莫穎姍 - 秩序敏感期與幼兒飲食 | 營爆生活
人們常說Trouble Two(麻煩的兩歲)、Terrible Three(恐怖的3歲),卻甚少討論1歲的成長發展與建立飲食習慣。他們開始明白大人的指示,亦越來越有自己的想法,更會開始講不要!
1歲後,幼兒開始學會走路,對四周細微的事物很有興趣,繼而建立出「物體恆存」的概念。此時,幼兒會慢慢對周遭環境中物品的排列秩序、或是對生活作息秩序產生認知,形成某種內在的次序性。若秩序被改變,會容易產生不安感、甚至出現耍脾氣的行為。因此,了解並從此時開始提供協助,有助幼兒學習飲食習慣。
有時候幼兒不願進食可能有原因的,而穩定的作息和步驟能讓他們安心。例如:飯前應該要洗手,若某天照顧者忘記與幼兒洗手而直接將他放上高椅,幼兒會不斷重複說「洗手」而不吃飯,直到洗了手為止。
預告食飯:每一次吃飯都是一個活動轉移,幼兒必須從一個活動(例如:玩耍)轉換到另一個活動。此時,照顧者的預告十分重要,例如:「我們還有1分鐘便要洗手準備吃午餐啦」,然後倒數10秒、收拾玩具、準備洗手。若幼兒還想繼續玩,可以嘗試重複接下來要進食,或與幼兒一同收拾玩具,切忌強行搶去幼兒手中的玩具。
於飯檯進食:幼兒不願於飯檯進食,雙腳「飛起」抗行照顧者放他上自己的高椅,指着要在小活動桌上進食(這樣他就可以走來走去),這時可以告知規矩:「正餐一定要於餐桌與爸媽同檯食飯,只有小食才可以於小桌子上進食」,重複並等待。「陳大文(小朋友名字)現在準備好坐上自己的椅子食飯啦!」規矩應該帶正面性,減少使用「不可」等詞。
今次先討論進食前的一些常見的問題,下一次筆者再分享一下用餐時的一些挑戰!
莫穎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