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下屬指導上司|由 mentoring 至 reverse mentoring

我一直都有擔任大學的 mentor。在幾年之前,我(無知地)認為自己正在教年青人東西。但漸漸地,我發現了自己的無知。而這 mentoring,亦慢慢發展成為 reverse mentoring。

Mentoring 的階段

在幾年前,每次和 mentees 見面之前,我在心中都會大致上計劃是次見面「教」他們甚麼:溝通技巧、創意思維、領導才能、調解技巧……等等。然後我就滔滔不絕,自以為是的發表我的偉論。

大學派給我的 mentees 也很有禮貌,聚精會神地聆聽我的說話,讓我感覺我正在「教」他們一些東西。

但漸漸地,我發現我每一次「教」 mentees,我只在重複我既有的知識和技巧,在發表(自以為是的)偉論的過程中,我實質上是再把自己的既有想法固化。我意識到,在這重複的過程中,我的思想和行為,會變得越來越脫節,思考方式也會在這自我認同的情況下面得死實。

Mentees 比我更聰明

我漸漸留意到,很多 mentees 的頭腦比我更加聰穎。他們所問的問題,不少是我未曾想過,甚至是我的盲點。

每一次和他們見面,我都會有所得著:從他們問我的問題之中,我更加了解自己,進而檢討自己,部署和迎接將來。

我開始發現,今天二十歲的他們,比當年二十歲的我更加優秀;將來變成四十多歲的他們,會比今天四十多歲的我更加出色。

Reverse mentoring 的開始

很多公司已經奉行 reverse mentoring,讓年青一輩教導他們的前輩、上司。當中特別重視的是數碼技巧。

但我認為,單是讓他們學習數碼技巧實在是太過浪費。我追求的,是不同時代背景所孕育的不同價值觀之間的碰撞和火花。

有些 mentees 的價值觀,和我二十歲的時候十分相似;也有些 mentees 的價值觀,和當年以及今天的我大相逕庭。而我的角色,就是把這不同的價值觀放上餐桌,互相碰撞。每次碰撞,都會產生新的刺激,令我以及每一位 mentees 都有所成長。

「不恥下問」在 reverse mentoring 之中是偽命題

有人說我這樣的態度是「不恥下問」。但我認為,價值觀根本無分上下高低。我活得比他們更久,並不代表我的人生觀更優異。

每個時代都有它的精英,而向不同的精英學習有助自我改進。

誰是學生,誰是導師,這其實只是一個代號。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