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切除手術後淋巴腫痛 加國研究揭肌力運動可紓緩兼防復發

據2018年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調查的數據顯示,乳腺癌在全球女性癌症中的發病率為24.2%,位居女性癌症的首位。而香港乳癌基金會的數據顯示,乳癌由1994年起成為香港女性頭號癌症。在1993至2019年間,本港女性確診乳癌的個案增加3倍,平均每天有13名女士確診。在這裡,我也呼籲大家:關愛乳腺,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學習有關乳腺癌防治的知識,做到防範於未然!

諱疾忌醫手尾長

筆者發現很多人聽到「癌」字就覺得「不吉利、不關我事、好想避開」。但是如果能讓公眾減少恐懼,多認識乳癌,提高警覺性,及早發現的話,可能動了手術,便可以完結事件,甚至輔助治療也不用做。

一般而言,乳癌常見種類有原位乳管癌、侵襲性乳管癌、侵襲性乳葉癌等,另外亦有三陰性乳癌,或是侵略性高、擴散速度快的HER2型乳癌等。但是,有些病人一早知道胸部有硬塊,卻不去看醫生,有時候是害怕,有時候是想逃避。對此真的感到很無奈。不少人有種怕見醫生的傾向,即使發覺胸部有異樣,也會自我安慰,認為不會好彩「中獎」。又或是香港人的生活太忙碌,根本很少留意身體的變化,病發了也不自知。

乳癌患者年輕化

事實上,若是原位癌,即癌細胞沒有入侵到旁邊的組織,不會出現轉移癌,患者甚至有機會不用進行輔助治療便能醫好,存活率亦較高。在此想告訴大家,乳癌治療日新月異,即使患上乳癌亦不需要過於擔心,現時很多針對不同基因變異的藥物,不單止治療效果顯著,副作用也相對地少。另外,醫療科技發展亦帶來更精準的檢測技術,可以協助乳癌病人盡早確診,盡快開展治療。

坊間不時宣傳患上乳癌的高風險因素,如:1.初經來得早(12歲前)、2.遲停經(55歲後)、3.未曾生育小朋友、4.家族有乳癌患者等,令人提高警覺。但是即使沒有高風險因素,不代表可以掉以輕心,就如有患者並無家族病歷史,平日常做運動,亦生養小朋友並餵母乳,但也確診乳癌。事實上近年病人有年輕化趨勢,二、三十歲都有可能患上乳癌。

上肢運動紓緩副作用

乳癌的傳統治療包含乳房全部或部分切除與腋窩淋巴的清除,而腋窩淋巴清除會導致淋巴水腫,進而引起患者上肢水腫疼痛、活動受限等情況,我建議患者適當地進行上肢運動,可有效紓緩淋巴水腫等治療副作用,龍舟運動便是其一。

這多得加拿大醫生Don McKenzie及其醫療小組,在1996年進行的全球首個划龍舟治療乳癌之實驗,發現划龍舟時激烈的上肢肌力運動,有助消除淋巴水腫,還可以增加患者肌力,對提高乳癌的治癒率,以及防止復發均有良好效果。自此加拿大便出現了第一隊乳癌龍舟隊,至今全球已有逾二百多隊乳癌龍舟隊,而香港的「粉紅戰士」龍舟隊亦是其一。

坊間很多癌症病人組織不時會推出適合病人參與的健體活動,就如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CICF)便是為癌症病人提供服務的機構之一,在今年10月的國際乳癌關注月期間,將籌辦在觀塘海濱長廊舉行「乳龍共舞」慈善龍舟賽,以喚醒各界在疫情下不忘對乳癌的關注,同時讓更多乳癌病人透過運動走出癌病的陰霾,更可藉此紓緩治療帶來的不適。

撰文: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李慧妍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