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程淑儀 - 將半生珍藏付託給博物館 | WestK 留聲機

香港在上世紀經濟起飛並發展為貿易樞紐的同時,亦逐步成為全球中國藝術品購藏的重要據點。隨着香港公營博物館體系日趨完善,越來越多本地收藏家向博物館捐贈其畢生珍藏。
來自英國的收藏家賀祈思(Chris Hall),1978年來到香港時只有26歲。有一天,他偶然在文華東方酒店看到一個中國絲綢展覽,開始對中國紡織品「一見鍾情」。自此,賀祈思走遍世界各地,蒐集了約3000件中國歷代絲綢藝術品,時間跨度從公元前約500年(春秋戰國時代)到21世紀,涵蓋各類精品,從皇帝朝服(龍袍)到宮廷貴胄服飾,以至平民百姓、男女老少穿着的紡織品,均在其收藏之列。
去年12月,賀祈思先生承諾將其40多年收藏的中國紡織品捐贈予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成立「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賀祈思收藏」。對他而言,這次捐贈承諾既是為其珍藏尋找一個值得信賴的歸宿,亦是一種文化尋根,讓這些結合中國古代技藝與美學結晶的絲綢回到它們的發源地,重新被研究和鑒賞。
短短10個月,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已於10月1日推出了「絲綢中國──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賀祈思收藏」專題展覽,率先展出逾100件錦繡瑰寶,包括賀祈思的「心頭好」──藍色紗繡斗牛紋褂,以及戰國時期(公元前四世紀)的深褐地對龍對鳳幾何紋錦,還有眾多明清時期的官服補子。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早前亦獲夢蝶軒主人盧茵茵女士和朱偉基先生捐贈約1400件金銀器,是全球最重要和最具代表性的同類收藏之一,橫跨3000年,包含歐亞草原、吐蕃及中國古代的個人、馬匹、車輛及墓葬飾物。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早於2023年已舉辦了「金彰華彩──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與夢蝶軒藏古代金器」展覽,錄得超過33萬參觀人次。館藏將於本月下旬在北京首都博物館展出,是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首次在香港以外舉辦巡迴展覽。
一座世界級博物館的公共使命,不僅是策劃優質的展覽和節目,亦在於建立館藏並以此為基礎推動研究、出版、教育與國際交流。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將努力守護其豐富且珍貴的館藏,作為學術探索與知識創新的根源。
馮程淑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