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澤培 - 「站」在生活中 | 「培」伴前行

每一個平常的早晨,上班族準時出門、乘列車上班、到站、出閘,路經站內的各式商店,買份早餐,再配一杯咖啡,開工前為自己加油。這應是不少人的日常寫照。

  較「資深」的乘客或會記得,90年代的港鐵車站設計簡約,除車務設施外,只有銀行、便利店等基本服務。直至千禧年代初,我們透過翻新工程擴大商店面積,陸續引入咖啡店、快餐、涼茶舖等,至今更有精品店、生活百貨、服飾店等進駐,車站空間逐漸轉型為多元化生活場景。

  在這節奏急促的城市,港鐵車站不僅是出行起點與終點,更是以「便利」提升生活質素的節點。這個信念讓港鐵團隊在規劃車站空間時,細緻考量地理位置及社區特性。舉例民生社區的車站設有速剪店、診所;商業區則提供不少grab-and-go的選擇,方便通勤人士「醫肚」。香港站和九龍站、高鐵西九龍站及曾為跨境直通車總站的紅磡站,更設有食肆,滿足乘客遠行前需要。

  港鐵網絡的商店品牌數量由2000年的幾十個,增至現時超過300個合作品牌。這反映我們對乘客需求的理解,並以便利生活配套作回應。車站商務亦為港鐵開拓票務以外的多元收入來源,團隊有策略地劃出商務空間,根據乘客習慣及社區組成,打造合適的商店組合,為鐵路長遠營運提供穩定支持,同時促進社區各階層就業,一舉數得。

  車站商店的發展不僅具經濟效益,更是推動社會共融的重要平台。港鐵2016年推出的「非政府組織及社會企業支援計劃」,透過免租空間及裝修指導支持社企,助弱勢群體發展可持續事業。今年又計劃安排數個車站快閃店位置,供合資格的年輕人申請,實踐創業夢。

  推動城市前行,絕非單指交通出行,更是城市進步的前行。建設社區不止於硬件提升,從配套規劃、支持多元共融及青年發展,亦是「前行」的要素。

金澤培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