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穎妍 - 個案日趨年輕化 中醫學防治中風 | 中大說中醫

以往大家都認為,年長人士才是中風的高危族群。然而,隨着都市化的生活節奏及不健康飲食習慣深遠影響下,中年人甚至年輕人出現中風的病例,已漸趨普遍。中醫學上針對此症有其整體的預防及治療方案,能從根本發揮防治作用。文:連頴姸 部分圖片:資料圖片

  中風病是指由於各種原因使腦血管閉塞或破裂,導致腦部血液供應受阻,令腦細胞損壞從而影響身體機能。根據現代醫學理論,可分為腦缺血及腦出血兩大類型。

  根據衞生署統計,平均每年約有25,000人發病,當中每年約有三千多人死於中風,是香港的第四號殺手。近年中風患者越趨年輕化,而且中風患者大都遺下一定程度的神經功能缺損,大大影響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並為其家庭造成一定的負擔。

慎察箇中成因

  了解中風的成因後,可透過健康的生活模式,改變生活中的不良習慣,從而減低中風發生的機會。從現代醫學角度而言,已知導致引起中風的成因包括三高(高血糖、高血壓、高膽固醇)、肥胖、吸煙、過量飲酒、心臟病/其他血管疾病、腦血管異常/腦血管瘤等。從中醫角度而言,由於體內氣血虛弱,臟腑陰陽偏勝,加上風、火、痰、瘀、虛等因素交錯下,導致臟腑陰陽失調,氣血逆亂於腦。腦為元神之府,腦藏精髓,腦主神志,腦主五臟六腑、五官九竅、四肢百骸。故此中風病可引致全身的各項症狀。

如何有效預防?

  如欲預防中風,便需要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日常起居飲食應注意清淡飲食,少糖、少鹽、少油,減低患上三高及肥胖的可能;中醫認為,過食肥膩、甜食、濃味食物,可令體內聚濕生痰,煎炸油膩食物,可令體內積熱,肥能生熱,甘能壅中。當飲食不節制,可影響中焦脾胃運化,使濕濁內生,濕又能化熱,又能生痰,令痰濁、濕熱等邪氣積存於體內。當痰濁上擾,蒙蔽清竅,就可誘發中風的發生。

  除此以外,如果情緒波動,暴喜暴怒,亦會傷及五臟。《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指出:「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喜怒傷氣,暴怒傷陰,暴喜傷陽。」當情緒波動,容易使機體肝風內動、肝陽上亢,若夾痰、夾熱、夾瘀,則會上擾清竅,導致中風的發生。所以,保持情緒舒暢,避免情緒激動,並適量運動,除了可有效穩定血壓外,亦可保持身體氣血陰陽於平衡狀態,減低中風的風險。

了解治療原則

  當改變了生活習慣,亦未能改善身體的臟腑功能時,就可能需要通過內服中藥去糾正身體的失衡狀態,常用的治療方法,例如補氣、化濕、祛痰、熄風、活血等等,都有效改善體質,從而達到治療及預防中風。

常見引發症狀
  大腦主宰人體的一切活動,包括身體的運動、調節生理功能、感知、思考、情緒、行為等等,一旦大腦出現病變,全身上下的功能亦可能受到影響。常見因中風而引起的症狀包括以下:
‧突發半身不遂、一側肢體麻痹或軟弱無力;
‧言語不清、說話表達出現困難;
‧口舌歪斜、流涎;
‧視力模糊或偏盲;
‧突發劇烈頭痛;
‧眩暈、嘔吐或失去平衡;
‧昏迷、不醒人事;
  除上述外,亦可能引起其他症狀,包括大小二便問題、記憶力及思維受影響、情緒問題等等。

參加復康計劃
  中大中醫診所與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尖沙咀基佑綜合健康中心攜手合作,推出「中醫及專職醫療協作中風復康計劃」,透過糅合兩方所長,為市民提供一站式中風康復後治療服務。更多詳情請登入中大中醫診所網站(https://clinic.scm.cuhk.edu.hk/clinic/cucmc.aspx)或掃描二維碼。

香港中文大學
中醫學院專業顧問
註冊中醫師
連穎妍 博士


 

 

忌過食肥膩、煎炸食物。
忌過食肥膩、煎炸食物。

 

高血壓是中風主要成因之一。
高血壓是中風主要成因之一。

 

部分患者易因失去平衡而跌倒。
部分患者易因失去平衡而跌倒。

 

連穎妍博士
連穎妍博士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