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柏良 - 五一數據啟示 | 旅有良言

五一黃金周期間,香港迎來110萬旅客,較去年同期增長22%,零售、餐飲、景點及酒店業均錄得可觀升幅。這不僅反映國家利好旅遊政策的成效,更顯示香港旅遊策略的調整初見成效。然而,數據顯示出不少旅遊業的新趨勢和新變化,值得政府及業界留意及思考。
首先,西九龍高鐵站已成為內地旅客入境的主要門戶。數據顯示,黃金周期間經高鐵入境的內地旅客達19.8萬人次,佔內地旅客總數的21%。這一現象印證了高鐵連接內地腹地的大動脈作用,當局應把握這一趨勢,針對高鐵沿線城市推廣香港,讓高鐵經濟效益最大化。
其次,海外客來港模式呈現多元化特徵。五一假期錄得18萬海外遊客,其中機場入境10萬,港珠澳大橋錄得3萬,港澳碼頭錄得1.9萬,其他陸路口岸錄得2.8萬,由此可估計約一半的海外客,是經內地及澳門入境。這既反映香港同內地周邊城市的聯動,也說明國家過境免簽政策的助力——讓海外遊客乘航班來港前,可享過境免簽入境內地遊玩。這種反向的一程多站,讓海外市場從去年第四季開始加快恢復。
然而,香港往來內地航空運力雖然比去年提升4%,但機場的內地入境客僅錄得7.7萬,同比下降近18%。一方面可能是高鐵的分流,另一方面可能海外客的增長分薄了機位,或部分內地客在香港過境去海外,造成數字下跌。所以,在香港國際機場的樞紐功能得以體現的同時,政府當局關注整體入境數字的同時,亦需蒐集遊客使用本港機場的數據,包括旅客來源、中轉比例、轉飛目的地城市等,深入分析並掌握他們使用空路抵港或中轉的不斷變化。筆者希望政府看到這些變化,可針對轉機客、過境客推出政策誘因,鞏固香港國際航空樞紐角色的同時,將轉機客轉化為入境客,助力旅遊業的發展。
姚柏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