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松坤 - 「錯」之深意|氣定乾坤

數年前,在日本興起過一個名為「會上錯菜的餐廳」的爆紅快閃活動——這間餐廳的服務員總會搞錯客人的餐點,因為他們都是患有認知障礙症的銀髮一族。

主辦者的目的,是希望藉此喚醒世人對認知障礙症患者的重視和尊重。如果每一位客人都能對「上錯的菜」寬容以待,報以一句「沒關係」,那麼無論對患者還是照顧者,都將是莫大的關懷與鼓勵,並由此傳遞「同理心、人情味、包容犯錯」的理念。

站在ESG的「社會(S)」層面,這項活動無疑是關愛長者、患者,推動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有益嘗試,且極富創意。然而凡事總有兩面,尤其「ESG」也不宜被視為三個獨立存在的「個體」。那麼問題來了——同一種思維、理念、乃至價值觀,一旦「轉換場景」也仍然適用?

就以「包容犯錯」為例,大家不妨反思:如果將之放諸「管治(G)」範疇,或是某些特定行業、工種,又是否照樣事事行得通?最老生常談的例子:民航機師任何一個「小錯」都可能危及數以百計的乘客,人命關天,沒有半點含糊的餘地;又譬如,事關安全生產的各個環節,稍有差池就可能累及千家萬戶、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

很多時候、很多事情,並不是每一句「對不起」都有機會換來一句「沒關係」。

因此,思考的重點似乎在於——不同的行業、崗位、職責到底有否犯錯的空間?以及「空間」可以有多大?換個角度,若是從事創意、創新、發明的工作或行業,又理應另當別論。

企業管治是一門學問、也是藝術,大家都在不斷探索學習。站在主管角度,理應具備判斷輕重、拿捏張弛的能力,讓同事既有發揮的空間、又能有效達成目標;而對於員工來說,尤其是年輕人,更應明白,工作是憑藉專業能力賺取報酬,萬莫把「包容犯錯」看作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人難免總有犯錯的時候,但身在職場,盡量少犯錯、不犯錯,才是應盡的本份,是敬業、專業的體現,更是幫助企業「長治久安」、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一環。
楊松坤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