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少林 - 疫情放緩 勇敢展開新生活|聯盟之聲

抗疫兩年多,以第五波疫情最為嚴峻,整個市面幾近癱瘓。但對不少長期病患者而言,由於他們是高風險感染人士,故此於疫情初期已經嚴陣以待,做好衛生及社交距離工夫。大家一直以為,難關很快過去,然而今年年初的第五波來到,打破了很多人的希望。抗疫措施愈更收緊,日常生活難以如常,對市民特別是患者的情緒影響甚大。
終於,特首宣佈五月十九日放寬第二階段的社交距離限制措施,市面逐漸恢復正常,我們的病友組織中心亦再度開放,剛剛重啟了小組課程。一眾組員已數月沒跟朋友見面,現時終於重聚,也有機會一同做運動,大家都表現得十分高興,說話滔滔不絕。然而疫情始終帶來遺害,有患者留家日久,缺乏外在環境刺激之下,導致體能或病情出現倒退,例如因為減少步行,故出現肌肉流失情況。此外,減少人與人的社交,亦令部份患者及長者的說話、思維能力下降。
疫情放緩之下,筆者亦多了外出並跟親友會面,身心頓感舒暢。其他病友也不妨有限度恢復正常生活,做足防疫措施下外出,並避免到人口密集的地方便可。當然,於放寬社交距離限制後,應該會增加確診人數,但切勿過度憂慮,自己做足衛生工夫已很安全。有病友擔心第六波疫情即將出現,其實中文大學教授許樹昌已指出,新冠病毒已成風土病,難以清零;既然如此,不如平常心面對,學習在後疫情世界生存,不要過度悲觀。
境隨心轉,情緒與生理健康息息相關,故此學習保持樂觀,也是長期病患者的重要課題。多跟同路人傾談,互相扶持,便會發現處處是希望。
聯盟之聲
最Hit
降血壓丨比日行1萬步更有效 日本醫生實測1個簡單動作 成功降血壓減10kg
2023-11-28
深圳遺失銀包/身份證/回鄉證如何是好?網民親身經歷教解決方法!
2023-11-27
內地少女在港經期不適 入粥店求助想吃「菜單沒有的東西」 老闆1暖心舉動感動到想哭!
2023-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