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談——佳節送月餅
傳統上,香港人都有過時過節送親戚朋友(尤其是長輩)賀節食品的習俗,例如新年送年糕、蘿蔔糕、煎堆、油角;端午節送糭子;而中秋則送月餅。
但中秋與其他節日不同的是,以往年糕、蘿蔔糕、煎堆、油角、糭子,母親都會在家親手自己造,除了較花工夫之外,因為牽涉的食材不貴,因此花費並不大。但偏偏月餅,卻是難在家裏自己造,得在外面買,但月餅並不便宜,於是往往成了一大財政負擔,這也是「供月餅會」之所以出現的由來,這也可能是香港史上首項「分期付款」、「預繳式消費」。另一種減輕負擔的方法,就是把別人送來的月餅,不留下來自己吃,反而再轉贈給其他親朋,讓自家不用買那麼多盒月餅,錢也可以花少些。當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時,便出現了所謂「遊月餅河」的現象,一盒月餅可能在短短兩三個星期內,便輾轉經過多手轉贈,童年時我就曾經忽發奇想,家裏送出的這盒月餅,會否一天最後奇妙的送回家中?
當然,俱往矣,今天社會富裕,大家再不需要如此慳家,且很多習俗習慣已經大不如前,就算真的要送月餅,大家送的盒數也不多。現時送月餅送得最多的,恐怕是一班專靠「蛇齋餅糭」來拉票的議員,「餅」就是月餅嘛!
其次,就是大機構的公關,但他們送的已經不是一盒盒的月餅,反而是一個個美輪美奐的禮物籃,裏面除了獨立包裝的月餅之外,還有各款糖果、水果、果汁、洋酒等,琳琅滿目。我也試過收到台灣駐港機構送來一箱水果,那是台灣人在中秋最喜歡吃的文旦,當然,俱往矣,如今兩岸關係轉差,台灣駐港機構亦已經被迫停止運作,哪還可以送甚麼。
蔡子強
但中秋與其他節日不同的是,以往年糕、蘿蔔糕、煎堆、油角、糭子,母親都會在家親手自己造,除了較花工夫之外,因為牽涉的食材不貴,因此花費並不大。但偏偏月餅,卻是難在家裏自己造,得在外面買,但月餅並不便宜,於是往往成了一大財政負擔,這也是「供月餅會」之所以出現的由來,這也可能是香港史上首項「分期付款」、「預繳式消費」。另一種減輕負擔的方法,就是把別人送來的月餅,不留下來自己吃,反而再轉贈給其他親朋,讓自家不用買那麼多盒月餅,錢也可以花少些。當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時,便出現了所謂「遊月餅河」的現象,一盒月餅可能在短短兩三個星期內,便輾轉經過多手轉贈,童年時我就曾經忽發奇想,家裏送出的這盒月餅,會否一天最後奇妙的送回家中?
當然,俱往矣,今天社會富裕,大家再不需要如此慳家,且很多習俗習慣已經大不如前,就算真的要送月餅,大家送的盒數也不多。現時送月餅送得最多的,恐怕是一班專靠「蛇齋餅糭」來拉票的議員,「餅」就是月餅嘛!
其次,就是大機構的公關,但他們送的已經不是一盒盒的月餅,反而是一個個美輪美奐的禮物籃,裏面除了獨立包裝的月餅之外,還有各款糖果、水果、果汁、洋酒等,琳琅滿目。我也試過收到台灣駐港機構送來一箱水果,那是台灣人在中秋最喜歡吃的文旦,當然,俱往矣,如今兩岸關係轉差,台灣駐港機構亦已經被迫停止運作,哪還可以送甚麼。
蔡子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