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之欄——我是劍客

  有記者找我進行一個讓網上粉絲跟我學習的小訪問,事前記者問我有甚麼可以教人,我說教說話技巧、增加創意、增強動力等等都可以,但這樣不夠動態,拍攝出來趣味性不足,接着記者忽然想到:「咦?你咪打劍擊嘅?」我說:「係呀,中學嘅時候係校隊,贏過幾個獎咁,唔係叻㗎。」記者卻非常雀躍:「就教呢樣啦!張家朗啱啱拎咗奧運金牌,大家都對劍擊有興趣!」
  他說完後,我隨即想起對上一次要穿劍衣拍雜誌訪問,同樣是張家朗剛剛獲獎,當時好像是世青賽,那時也掀起過一陣熱潮,那之後我都有重新練習打劍一段時間,想不到幾年之後,又是這位香港劍神,再次令香港人對劍擊的熱情熾熱起來。
  還記得我唸中學那個年代,告訴別人自己是打劍的話,別人都會投以奇怪目光,覺得我是扮高尚,自以為貴族,其實我當時所用的臉罩是二手的,佈滿了師兄的汗水,劍衣則是找裁縫度身後在內地訂製,把劍亦是師兄的二手劍,已經生鏽,沒有一件東西是全新的,唯一是把劍的電線斷了之後,換過條新電線,可見一點都不貴族。
  可幸的是我的母校喇沙書院有個很好的傳統,就是自上世紀七十年代起就有師兄打劍,八十年代更有阿Sir曾俊華回校義務教劍,讓這項運動能於母校留存。
  現在時代不同,媽媽們不但不會讓孩子用二手面罩和劍,更會買歐洲貨。我個人可是到了五年前才首次花錢買一套歐洲劍衣,買的時候尚要被媽咪責備,那當然不是我媽咪,而是我兒子的媽咪:「你都唔係成日打,買咁貴做乜?」但穿起那套劍衣可是我小時候的夢想,以前有家底的同學穿起歐洲劍衣不比我打得好,但走出來卻比我神氣。
  可惜的是買了那套劍衣後我就受了傷,因此沒有再打,到今次訪問才再穿起這套新劍衣,它已開始泛黃,但穿在身上又再一次勾起小時候自認為劍客的幻想,想像自己有一身好劍藝,可以除暴安良、儆惡懲奸,是個救世英雄。中學時的身手雖難復再,但中學時的情懷和妄想卻依然可以享受。
森美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