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料阿Sir講古——《警訊》

很多人成為罪案受害人後,特別是騙案,身旁朋友總說:「《警訊》都有講喇,乜你無睇咩?」,由此可見,節目深入民心,收視率高。
最近有指這自一九七三年一直與港台攜手製作的長壽節目,將於八月十二日播完最後一集便停播。警察公共關係科回覆查詢時表示,因應社會發展,警隊與時並進,積極檢討公關策略,務求提升資訊發佈效能,與港台商討後,決定於八月中旬結束雙方聯合製作的《警訊》,調撥資源以加強發佈資訊的靈活性、互動性和時效性,而警方近年開設多個社交媒體帳號,包括facebook、Instagram、Twitter等,除發佈警方資訊,亦直播各種不同的執法情況,如最近的反修例事件。港台回覆查詢時亦說與警方商討後,協議停止製作《警訊》,感謝警隊多年來為節目提供協助及合作。
停播相信是與港台近期有節目出現煽動仇視警察有關,今年二月和三月警務處處長兩次去信廣播處處長,投訴港台節目《頭條新聞》顛倒是非和誤導公眾。通訊事務管理局收到超過六千五百宗針對港台節目的投訴。最終通訊局調查後裁定《頭條新聞》辱警投訴成立,港台宣告暫停製作《頭條新聞》。
《警訊》自面世以來,不斷更新和改進,與港台終止合作亦是改進的一部份,製作這類節目已可「自家製」,更可提升同事的創作能力和面對不同媒體的適時應對。《警訊》是檢討香港一九六六/一九六七年暴動後的產物,當時檢討報告指政府要了解民情,促進與市民溝通等,用今天術語來說是要「貼地」。
當時的警務處長施禮榮先生(Mr. Brian Slevin)請來不同專家去提升警民關係,由英國請來有公關經驗的凌基理先生(Mr. Andrew Rennie)負責警民關係科的工作,為了配合政府「提升認受性(legitimacy)」策略,於一九七三年推出一系列舉措,當中包括電視節目《警訊》及《少年警訊》配合那時剛成立的「少年警訊 Junior Police Call」,又出版警察刊物《警聲 Off Beat》,去提升警察形象及告訴市民警察的工作。在那時封閉和「民為賤、官為貴」的殖民地年代,這些新舉措(New Initiatives)嬴了不少掌聲。很多國家和地方亦爭相仿效,成為市民與警察溝通的一主要橋樑。
何明新

■為提升警民關係,於一九七三年推出的《少年警訊》,由林嘉華任主持。

■《警訊》成為了市民與警察溝通的一主要橋樑。
最近有指這自一九七三年一直與港台攜手製作的長壽節目,將於八月十二日播完最後一集便停播。警察公共關係科回覆查詢時表示,因應社會發展,警隊與時並進,積極檢討公關策略,務求提升資訊發佈效能,與港台商討後,決定於八月中旬結束雙方聯合製作的《警訊》,調撥資源以加強發佈資訊的靈活性、互動性和時效性,而警方近年開設多個社交媒體帳號,包括facebook、Instagram、Twitter等,除發佈警方資訊,亦直播各種不同的執法情況,如最近的反修例事件。港台回覆查詢時亦說與警方商討後,協議停止製作《警訊》,感謝警隊多年來為節目提供協助及合作。
停播相信是與港台近期有節目出現煽動仇視警察有關,今年二月和三月警務處處長兩次去信廣播處處長,投訴港台節目《頭條新聞》顛倒是非和誤導公眾。通訊事務管理局收到超過六千五百宗針對港台節目的投訴。最終通訊局調查後裁定《頭條新聞》辱警投訴成立,港台宣告暫停製作《頭條新聞》。
《警訊》自面世以來,不斷更新和改進,與港台終止合作亦是改進的一部份,製作這類節目已可「自家製」,更可提升同事的創作能力和面對不同媒體的適時應對。《警訊》是檢討香港一九六六/一九六七年暴動後的產物,當時檢討報告指政府要了解民情,促進與市民溝通等,用今天術語來說是要「貼地」。
當時的警務處長施禮榮先生(Mr. Brian Slevin)請來不同專家去提升警民關係,由英國請來有公關經驗的凌基理先生(Mr. Andrew Rennie)負責警民關係科的工作,為了配合政府「提升認受性(legitimacy)」策略,於一九七三年推出一系列舉措,當中包括電視節目《警訊》及《少年警訊》配合那時剛成立的「少年警訊 Junior Police Call」,又出版警察刊物《警聲 Off Beat》,去提升警察形象及告訴市民警察的工作。在那時封閉和「民為賤、官為貴」的殖民地年代,這些新舉措(New Initiatives)嬴了不少掌聲。很多國家和地方亦爭相仿效,成為市民與警察溝通的一主要橋樑。
何明新


最H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