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力文 - Web3資金暗度陳倉 | Exchange²

上回談到Tether如何以165名員工,為公司創造每人年均8300萬元收入,穩定幣的暴利商業模式令人瞠目結舌,也進一步說明輕資產加槓桿(資本資源)這件事在現今商業時代是絕對主流。穩定幣由傳統美元走入區塊鏈,這故事大家都耳熟。而今期我們反過來想一個現象︰由區塊鏈傳統走入美元生態。
根據Artemis數據,截至今年首季,USDC在過去1個月及3個月的供應增長均遠超USDT,是過往鮮有出現的現象。要知道Tether的市佔率一直達60%以上,為何USDC最近能突然跑贏?
這背後不只是市場自然偏好,更有政策推動的結果。自2024年底起,歐盟正式將USDC納入合資格交易所穩定幣,而排除了USDT的資格。在合規與透明度的角力中,Circle旗下的USDC顯然獲得更多官方青睞。同樣,日本的加密交易所也已將USDC列入合法範圍內,而USDT接受度則逐步被限制。這說明,雖然Tether在灰色地帶佔盡優勢,但在主流監管市場中,USDC角色越發重要。
USDC更獲官方青睞
更值得關注的是,USDC增長其實還牽涉到鏈上的一個新變化。Ethena(ENA)最近推出的USDtb就是一個重要案例。這個「類穩定幣」其實背後對接的是貝萊德發行的BUIDL市場流動基金,代表BUIDL本質上正在吸收鏈上資金,再反向輸入進傳統金融體系。以MakerDAO為例,其社群已通過提案,將DAI(SKY)穩定幣的部分儲備配置到貝萊德的BUIDL基金,用以證明其穩定幣背後的價值支撐。而BUIDL的結算生態都是使用USDC的。這場遊戲的方向可能完全相反。BUIDL的本質,或許並不是讓資金進入Web3,而是反過來靜悄悄吸收Web3資金,將全球鏈上的流動性重新導回美國金融體系。令我想起一個古老戰術故事:「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鄧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