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行晨報 - 人民幣將維持穩健|大行晨報

2023年初至今,美元兌離岸人民幣主要在6.7至7的區間内波動。2月底到3月初期間,美元兌離岸人民幣顯著上升,並一度靠近7算,這背後的原因主要有兩個。

第一,中美利差擴大,導致中國境内債券市場持續錄得資金淨流出。具體而言,聯儲局主席鮑威爾在向國會作證詞時發表鷹派言論,因此一度推升市場對聯儲局3月會議加息50個基點,以及終端利率將高於5.5厘的預期。這帶動2年期和10年期美債收益率分別飆升至2007年和2022年10月以來的高位。

第二,深港通滬港通下的北向資金淨流入由1月錄得的紀錄高位1413億元顯著減少至2月的93億元。這主要是因為氣球事件使得市場對中美衝突的擔憂升溫,同時中國意外地設定了比預期更保守的2023年經濟增長預測。

然而,自從3月初以來,基本面因素轉變得比較利好人民幣。因此,美元兌離岸人民幣於2月底和3月初在7算附近形成的雙頂形態,再次被證實是該貨幣對短期内的強勁阻力位。

至於人民幣的反彈,背後的支持因素主要有以下三個:第一,美國和中國的10年期國債收益率差距明顯收窄,由3月初的高位113個基點收窄至近日的43個基點左右。儘管中國央行近期降準25個基點,但降準的幅度較少,且主要目的是為了支持經濟重新開放之後強勁的信貸增長(換言之,銀行的風險偏好並不差)。這加上近期中國公佈的亮麗數據,幫助限制了中國國債收益率的跌幅。相反,由於美國銀行業動盪、美國公佈的一系列疲軟數據,以及聯儲局3月會議釋放的信號不如早前鷹派,市場增加對聯儲局今年之内減息3至4次的押注。

第二,中國經濟增長前景不斷改善,伴隨着近期公佈的PMI數據和固定資產投資超乎預期,以及政府和央行持續提供政策支持(包括近期中國央行降準)。這加上市場對中美衝突的擔憂降溫,重新推升經過深港通滬港通流入中國境内股市的資金規模。3月,北向資金淨流入規模達到約354億元,接近2月規模的4倍。

第三,人民幣被視為避險貨幣之一,因在這場歐美銀行業動盪當中,中國銀行業受到的影響較少,畢竟中國銀行體系與西方銀行體系之間的相關程度較低。

從技術層面來看,一些指標也顯示美元兌離岸人民幣的動能偏向下行。該貨幣對最近持續在100天和200天移動平均線下方徘徊,並且主要在50天移動平均線(6.8686)左右波動。若美元/離岸人民幣能夠站穩在50天移動平均線下方,短期内將有望下試6.8。

總括而言,筆者認為在中國可能吸引資金流入,以及避險需求可能反覆上升的情況下,人民幣存在上行的空間。不過,值得留意的是,除非美國銀行危機進一步惡化,並迫使聯儲局如市場預期般急速減息,否則美元的跌幅也可能有限。在此情況下,短期内,美元兌離岸人民幣或仍將在6.7找到支持。
星展香港環球市場策略師
李若凡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