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港不通關 樓價有排跌

香港受到新冠肺炎疫情肆虐近三年,除了超級市場、街市及網上商店外,幾乎所有行業巳被摧殘得體無完膚,無論大、中、小或微企面臨氣絕身亡,奄奄一息,巳到達生死存亡之間。疫情嚴重不但打擊香港經濟,樓市亦一厥不振,工商舖物業的成交量累積跌幅超過60%,成交價亦下跌超過30%,而一向被認為神話不跌的住宅物業,成交量累積跌幅超過30%,成交價更下跌10%至15%,跌幅巳進入一個下跌的周期。

事實上,為恢復社會經濟活動及人民正常生活,歐美及亞洲各國已急不及待,先後鬆綁及陸續取消防疫措施,香港政府在商界及防疫專家的窮追猛打下,終於接受經濟的現實,上星期五特首李家超公布由9月26日(星期一)起以下四大防疫新措施:

1)海外或台灣經機場抵港的人士,檢疫安排由現時的「3+4」改為「0+3」,檢疫酒店會取消,可以回家或前往自選的住宿酒店。
2)取消要求在外地登機時提交48小時內的核酸檢測陰性證明,用快速抗原測試取代。
3)取消未完成接種疫苗的香港居民不能登機的限制,他們可以登機回港。
4)「來港易」和「回港易」計劃將不設限額,並且適用於內地所有地方和澳門來港人士。

究竟四大防疫新措施能否令香港經濟起死回生?樓價又可否止跌回升?香港是一個國際金融中心,亦是一個地產城市,更是一個旅遊之都,香港必須與世界接軌,更要背靠祖國。根據香港旅遊發展局的數據,2018年是香港訪港旅客高峰期,總數達到65,147,555人,而2022年1月至7月訪港旅客總數只得124,052人,不足2%。2018年是香港最燦爛、最光輝的一年,無論是股票市場、地產市道或旅遊行業都欣欣向榮,帶動各行各業包括酒店、零售、餐飲、運輸及物流等百花齊放,2019年的反修例事件,政治黑暴把香港變成地獄城市,2020年爆發的環球疫情,橫跨近三年,香港實施嚴厲的外防輸入政策,在國際上有如孤島,嚴重影響經濟發展,經濟代價太大,實在不能再拖下去。

我認為新的防疫政策只是便利港人到外地旅行或海外港人回港探親,但是對吸引海外旅客訪港作用不大,因為遊客到港旅遊一般是短途,「0+3」對入境頭三日不可以進入餐廳堂食,也不可以到酒吧消遣,將影響旅遊的意慾。但無論效用多大,始終是好的開始,相信政府有機會進一步放寬入境政策至「0+0」。

但是國際通關也不能取代中港通關,因為過往中國內地入境總人數佔7成多,數目之巨大,帶來的經濟價值之龐大,實在沒有一個國家可以相比,特別是地產市場,大部份的大銀碼成交或高價成交,均來自中國的買家,如果國內的買家不能放寬入境進行地產買賣活動,包括視察物業、查詢物業資料及簽署買賣合約等,物業根本無法進行正常的買賣,所以近來豪宅的成交每況愈下,一手的豪宅更無人問津。

如果香港繼續實行「動態清零」,不能與病毒共存,但是事實清零無望,香港與中國大陸通關將遙遙無期,香港實在太依賴中國,中港不通關,樓價有排跌。

2022年9月26日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