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資金非蒸發而是高息「停泊」

當下,不少銀行做港元半年定期存款的息口已是4.37厘左右,而一些債券的收息率為期兩年的年息率大概是5.25厘,這種高息的情況令我驚覺市場其實是進入了「資金大停泊」的新常態。

現在人人都唱淡,世情就是這樣,當悲情籠罩的時候,人們只會踩多兩腳,當人人都唱衰香港的時候,十分諷刺的是其實「有錢的人」都享受著超高息!過去6個月,香港增加的定期存款是過萬億港元,還未計算原本有的,這個才是令購買力呆滯的原因,因為資金大量地去了「泊車」!我認為如果有需要置業的草根人士現在若不掌握機會去置業,只沉醉在負面訊息,香港的未來將會進一步窮者愈窮,富者愈富!

無錯,香港大部分的錢根本沒有蒸發和消失,社會的財富並沒有出現結構性的轉移,假設大量存在銀行的定期存款維持現狀,兩年後因為複息的關係可能會得到9%的升幅,如果兩年後樓價下跌了兩成,他們正是最有能力去買樓,並在財富增長的情形下買到更便宜的單位,成為了最大的利益者。

今次與1997年之後的泡沫爆破完全不同,起碼我們看不到財富有轉移,因為90年代的社會高度借貸,所以泡沫爆破之後高槓桿投資的人可以說是「死傷枕籍」,因此最後一定要原本沒有買樓而有小量積蓄的草根去承接,故樓價必須要配合他們的購買能力。

但是今次不同,我們原本就是低泡沫及少借貸,即使樓價出現折讓,較富有的一族仍然是市場上最強的購買力,「市場價格是根據市場上最有購買力的買家去決定」,就好像「0+3」入境檢疫安排實施後機票價格急升一樣。

樓價高的時候人們都說位高勢危不要買樓,但是樓價跌的時候又會覺得樓價會跌5成,我覺得這兩個都是錯的觀念,買樓的風險其實最重要是在乎自己的財務預算是否穩健,我認為政府是有責任在靜市的時候幫助草根及年輕人入市,因為如果沒有人入市,又如何製造社會的財富轉移?又如何令到財富再分配呢?

我認為樓價在外圍負面因素未退之下,就算再跌也不出奇。我認為樓價比較理性的跌幅是兩成左右,若超越後也較容易回復,這已經是一個「跌過龍」的數字,而且租金已經是回升中,正在支持著樓價,我認為大家應該重新認識自己的購買能力,根據自己的情況去做決定,不要人云亦云去聽任何評論員的觀點。

2022年10月19日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