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几」主義——滙控利好早已反映
筆者昨日除了應付日常工作,以及中午於《Finance事Up》個人YouTube頻道直播,還接受了數個電視台和電台訪問,包括香港電台英文台Radio3 Money Talk、美國中午CNBC、下午新加坡Channel News Asia,以及香港電台英文台New Round Up。有趣的是,所有訪問都只圍繞滙豐控股(005)的業績以及其派息政策。
昨日中午筆者與CNBC主持Emily Tan進行視像直播訪問期間,亦不忘觀看滙控最新業績報告,當Emily問到滙控公佈派發第四季股息,是否對股價帶來驚喜時,筆者這樣回答:「滙控在業績公佈前一日,宣佈大規模管理層人事變動安排,除了有一點意料之外,亦帶來很多幻想,原因是集團過去聚焦大中華地區業務。但從昨日宣佈的人事變動來看,某程度上反映集團不會放棄中東、歐洲以及亞太地區其他業務的長遠發展。」
人事變動意料之外
若從盈利來看,滙控業績的確較市場預期為佳,其去年經調整收入504億美元,按年跌8%;經調整稅前溢利按年下跌45%,至121億美元;當中經調整預期信貸損失為88億美元,增61億美元,主要反映新冠疫情影響,以及未來經濟前景轉弱。客戶貸款預期信貸損失準備由2019年底的87億美元,增至2020年底的145億美元。截至2020年底,集團普通股權一級資本比率為15.9%,按年擴張1.2個百分點。期內平均有形股本回報率僅3.1%,按年減少5.3個百分點。
然而滙控股價由去年27.5元低位,反彈至現在水平,某程度上已經反映業績還有喜出望外的表現,以及英倫銀行去年撤銷銀行禁止派息決定後,滙豐有機會再次派發股息憧憬,筆者估計滙豐股價短線有機會出現獲利回吐。
於公佈業績後,滙控股價一度高見49.5元,但升勢無以為繼,歐洲交易時段更見倒跌,其中一個關鍵原因,就是很多本港退休年長投資者,長期持有滙控就是喜歡其穩定派發高息,雖然集團重啟去年第四季派息,但強調明年派息比率約40%至55%,意味今年派息有機會沒有着落,加上集團宣佈未來不會重啟股份回購計劃,導致股價獲利回吐出現反高潮。
從客觀理性角度分析,不論是股價還是業績,滙控早已脫離谷底,若要出現顯着反彈,或許還要多點時間。
筆者為證監會持牌人,本人並無持有上述股份。
金利豐證券研究部執行董事
黃德几
昨日中午筆者與CNBC主持Emily Tan進行視像直播訪問期間,亦不忘觀看滙控最新業績報告,當Emily問到滙控公佈派發第四季股息,是否對股價帶來驚喜時,筆者這樣回答:「滙控在業績公佈前一日,宣佈大規模管理層人事變動安排,除了有一點意料之外,亦帶來很多幻想,原因是集團過去聚焦大中華地區業務。但從昨日宣佈的人事變動來看,某程度上反映集團不會放棄中東、歐洲以及亞太地區其他業務的長遠發展。」
人事變動意料之外
若從盈利來看,滙控業績的確較市場預期為佳,其去年經調整收入504億美元,按年跌8%;經調整稅前溢利按年下跌45%,至121億美元;當中經調整預期信貸損失為88億美元,增61億美元,主要反映新冠疫情影響,以及未來經濟前景轉弱。客戶貸款預期信貸損失準備由2019年底的87億美元,增至2020年底的145億美元。截至2020年底,集團普通股權一級資本比率為15.9%,按年擴張1.2個百分點。期內平均有形股本回報率僅3.1%,按年減少5.3個百分點。
然而滙控股價由去年27.5元低位,反彈至現在水平,某程度上已經反映業績還有喜出望外的表現,以及英倫銀行去年撤銷銀行禁止派息決定後,滙豐有機會再次派發股息憧憬,筆者估計滙豐股價短線有機會出現獲利回吐。
於公佈業績後,滙控股價一度高見49.5元,但升勢無以為繼,歐洲交易時段更見倒跌,其中一個關鍵原因,就是很多本港退休年長投資者,長期持有滙控就是喜歡其穩定派發高息,雖然集團重啟去年第四季派息,但強調明年派息比率約40%至55%,意味今年派息有機會沒有着落,加上集團宣佈未來不會重啟股份回購計劃,導致股價獲利回吐出現反高潮。
從客觀理性角度分析,不論是股價還是業績,滙控早已脫離谷底,若要出現顯着反彈,或許還要多點時間。
筆者為證監會持牌人,本人並無持有上述股份。
金利豐證券研究部執行董事
黃德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