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傑 - 弱勢與特權 | 油尖多士

  哈利波特作者J.K.羅琳公開批判女星愛瑪屈臣,直斥其虛偽。

  虛偽是愛瑪屈臣之流的西方左派名人的特點,而且並不新鮮,從70年代英國搖滾歌星Bob Geldof藉救助非洲為名,實則為自己設立避稅公司開始,對於娛樂明星的政治表態,英國人若有記性和常識,應不會當真。

  愛瑪屈臣積極表態支持跨性別平權運動,但她從10歲起便名成利就,受名氣和財富的庇護,她對現實生活的閱歷少得可憐。羅琳質問:愛瑪屈臣從小到大,有沒有用過普通服裝店試衣間?有沒有在公立泳池的更衣室換過衣服?因為這些地方大多已改為男女混用。

  對愛瑪屈臣而言,她在外使用的「公共衞生間」,必然是單人單間,門外還有保安守衛。她沒有可能面臨申請救濟,要入住暫時收容所,或者向公立性暴力調解機構求助,卻發現根本無人能保證女性的人身安全。當然,愛瑪屈臣也不會入住公立醫院,更不可能和「自我性別認同為女性」的罪犯,進入同一座女子監獄。

  普通人遭遇的一切生活障礙,愛瑪屈臣基本都能置身事外,卻得以站在道德高地上吶喊口號,以為是在高牆和雞蛋之間支持弱勢,自覺很有型。

  但真正的弱勢是沒有任何特權,日常生活受困擾,甚至安全受威脅,而求助無門的普通女性。羅琳當初寫《哈利波特》時失業、失婚,領政府福利,在咖啡店寫作,只為省暖氣費。從那時起,一面是外來宗教文化的入侵,尊重和保護女性的社會風氣漸變,另一面是多元性別平權運動,連女性的定義也需要由法庭決定,這一切使普通女性的處境變得艱難,但愛瑪屈臣都看不到,因為她一直在享受特權。

前新聞工作者
多媒體社會評論人
陶傑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