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谷針 企業跟進

發展商提出打疫針有樓抽的計畫,由宣傳到昨日正式抽出中獎幸運兒,本地注射疫苗的人數不斷增加,但同時登記打針人數逐步回落,故此在「利誘」外,當局開始加大力度催谷。
接種比例要提高
疫苗猶豫成為各國防疫關卡,當疫苗注射率去到超過一半,接種速度就會下降,因為想打的人很多已打了,未打的人很多有不同理由遲疑,所以在鼓勵之餘,各國都會用行政手段去推動。
香港的疫苗注射,同樣採取先軟後硬手法,最先由教育開始,以自願方式進行,然後就對不同群體按需要作出要求。早前,政府要求公務員注射,否則要自費檢測。從病毒變種情況推斷,在可見將來疫症都不會消失,打針變成接近不可避免,只是時間遲早問題。
在病毒變種、疫情拖長下,打疫苗的目標同時不斷調高,過去可能認為只要七成接種已經足夠,現在目標是九成甚至更高,因為當疫情持續,香港要開關,就差不多人人都要有免疫保障,才能達致足夠的整體保障,不會出現系統崩潰的危局,所以當局谷針更加不能手軟。
數據支持減抗拒
政府谷針先軟後加硬,也有客觀上的條件配合,隨着打針人數上升,臨牀數字已經非常龐大,疫苗的安全性有了數據支持,現在醫療界普遍支持不斷擴闊接種的年齡限制,身體狀況的考慮也逐漸放寬。現在有普遍的三高等,醫生一般都認為不影響接種,這個時候政府帶頭要求不接種要自費檢測,就不會太過顯得強人所難,公務員接受起來也較容易。
政府以外,商界在推動打針都開始積極,最明顯是食肆採用A、B、C、D區安排。之前很多食肆批評分類難記,又覺得很難檢查食客,但由於安心出行程式可以存放針紙,當市民習慣使用後,設立多人同枱的D區食肆明顯增加。畢竟,多人同枱和延長營業時間有助生意,商戶計過數慢慢就會調節。
同樣,酒店、航空公司對打針的要求,同時循序漸進。現時本地市道因為疫情穩定有好轉,但不少企業仍是「吊鹽水」,蝕住做,唯有早日開關,生意復常才可以脫苦海,打針就成了必經之路。
明白遲早都要打
香港人防疫意識比其他地方強,之前對打疫苗有抗拒,不少是出於誤解或被人誤導。現在公務員帶頭打針已做到九成,當局跟着就是鼓勵商界跟進,當市民明白疫苗遲早都要打,再加大力度推動,就有機會能夠達成高比例的接種,為開關創造出必需條件。
齊秀峰
架勢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