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縮程序 兩步齊走快造地

特首林鄭月娥在十月份就會發表《施政報告》,雖然她預先做了期望管理,指有人會質疑內容「假大空」,但外界仍然會期望她能夠交出實際功課,特別是土地問題。

官地貴賣影響補價

  特首周初披露《施政報告》公布時間表,同時反擊開發郊區邊陲地的建議不切實際。政圈普遍認為,土地不足是社會共識,尤其最近樓市又躍躍欲升,若然在十月前通關,內地資金再南下買樓,擔心樓市又升,若然無招就麻煩。

  外界這個擔心不是沒有理由。有地產界人士指出兩個憂慮,先是官地供應,今年政府賣地數量還算可以,但從造地進度看,未來兩年可能就會出現缺口。官地拍賣時,麵粉貴過麵包,就會造成樓價上升的心理預期。

  官地拍賣出現麵粉貴過麵包,已在最近出現,當中最矚目是早前古洞官地拍賣,龍頭發展商重錘出擊,以高於市場預期價格投得。地產界說,區內本來還有不少農地可以轉變用途,高成交價造成一個效應,就變成補地價上升,結果可能令有地在附近的發展商補地價意欲大減,間接壓抑了供應。

一邊規劃一邊填海

  有人會問如果想政府增加供應,補地價是否可以降低呢?補地價按市價作為參考,出價的官員為免瓜田李下,絕對不敢減價,以免被廉署請飲咖啡,機制之下結果只能如此。

  依照目前發展,難道政府真的無招可出?有熟悉規劃人士就獻計,其中一招是壓縮造地或改變土地用途的程序,幾步合成一步走。

  何謂幾步合成一步走,像填海為例,現在是先劃定範圍,然後規劃用途,完成規劃才動工。實際來說,無論規劃怎樣,土地都是要填,如果在劃定範圍後,一邊規劃一邊動工,分開走的兩步改為同時走,造地時間就可以壓縮。這個做法有官員認為可行,關鍵是社會是否贊同,以及政府怎樣落實。

短短數月仍要爭取

  今次的《施政報告》是現屆政府最後一份功課,對市民而言,一年時間就是一年時間,特別是像土地供應這樣急逼的民生議題,實在不宜再等下屆政府拍板。就算只有幾個月時間,能夠早啟動的工作,就應盡早啟動。

齊秀峰

架勢堂




特首周初披露《施政報告》公布時間表,同時反擊開發郊區邊陲地的建議不切實際。資料圖片
特首周初披露《施政報告》公布時間表,同時反擊開發郊區邊陲地的建議不切實際。資料圖片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