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網媒傳言離場是靠嚇

政府有意加強打擊違法起底,建議還未出台,就傳出有外國網絡媒體表達關注,甚至可能撤出香港的說法。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外國社交媒體有其角色,不過,任何國家和地區有本身的法例,若然外資不滿要撤走,就要看其實力是否有足夠能力左右政策了。

起底為禍有目共睹

  在社會運動期間,起底肆虐成為亂源,不但造成市民私隱被侵犯,還導致人與人之間仇恨增加。如果減少起底為害,成為不分政見的共同議題。

  不過,加強對網絡的規管向來是社交媒體的關注,一般都持保留態度。日前就有報道指外資社媒對立法引起的風險感到憂慮,並指為免員工有誤墮法網的風險,不排除會撤出香港。消息出街後,涉事的社媒又否認有撤出的想法。

  早前,澳洲提出立法要求社媒向新聞機構支付費用,同樣引來美國社媒反對,在聲稱考慮撤出外,還動用政府力量游說,最終,澳洲堅持立法,但執行相對寬鬆,社媒的反彈不能說完全無用。畢竟,在國際遊戲規則上,美國始終仍有很大話語權。

放棄肥肉自招損失

  使用社媒是大部分現代人生活的一部分,港人習慣使用西方的平台,不少年輕人拒絕北上,有說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不習慣沒有西方的社媒可以用。然而,這種情況近年開始有改變,最明顯是內地網媒、社媒在香港普及性增加,透過電子支付等功能,認受性和滲透率不斷提高。

  從技術來說,本地以至內地電子媒體完全有能力替代外國網媒,像內地抖音的國際版就很成功搶佔美國市場,故此外國網媒若然撤出,相信對港人有影響,但並非不可替代,相反,外媒若然撤出,等如是主動放棄市場。

  外國網媒在香港營運,主要靠其技術平台推動,僱用人員有限,是本少利大的生意,如果放棄這塊肥豬肉,結果只是白吃白不吃,肯定是損失的一方,靠嚇成分甚高。

技術服務非不可代

  過去,特區政府在規管涉及外國網媒上投鼠忌器,這並非完全是這些機構在技術或服務上有不可替代的優勢,而是考慮到美國是全球第一強國,又是着重商業利益的國家,在政治上不能不忍讓。然而,現在東西方關係跌入低谷,政經環境有所改變。網絡欺凌造成的困擾有目共睹,立法規管的需要清楚不過,關鍵是要寫好法律,任何人士或團體有意見可以好好反映,這是合理流程。不過,若然說要以離場反對立法,這隻牌在今時今日若真的打出來,恐怕隨時會弄巧反拙。

齊秀峰

架勢堂




政府有意加強打擊違法起底,建議還未出台,就傳出有外國網絡媒體表達關注,甚至可能撤出香港的說法。資料圖片
政府有意加強打擊違法起底,建議還未出台,就傳出有外國網絡媒體表達關注,甚至可能撤出香港的說法。資料圖片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