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智英與壹傳媒的大起大落

《蘋果日報》因為公司資金被凍結陷入營運困難,出版進入倒數。該報曾經有過輝煌的紀錄,現在因為捲入違反《國安法》的風波面臨結束,有興有快,其亡也速,這樣的命運與其老闆黎智英的性格有極大關係。

粗放式打江山

  黎智英在九七回歸前營辦壹傳媒,先是出版周刊,繼而創辦報紙,其大量資金投入的做法,一開始就以全彩印刷報紙,加上價廉物美打入市場,猶如摧枯拉朽,曾幾何時,旗下暢銷刊物林立,聲勢極盛,這是黎智英傳媒事業成功的前半部。

  然而,自從進軍台灣電視受挫後,黎智英順風順水的事業結束,有跟他到台灣打江山的業者認為,後期的黎智英已變得行事一意孤行,再聽不進別人的意見。像進軍網媒,壹傳媒把內容全部免費放上網,意圖搶佔一哥位置,同時高呼紙媒已死,結果是紙媒收益下跌,網媒收益趕不上,陷入了連年虧損的命運。

  黎智英搞媒體初期憑大量資金投入的粗放式成長創造奇迹,成功後很多得力助手四散,他對細節缺乏耐性,形成營運上的失誤。就像搞網媒,他把內容放到社交媒體上去,結果讀者和生意被跨國社媒搶走,於是他才發覺行了不歸路,又改為收費,翻來覆去,故此在未有中國大陸打壓的台灣,早就已經敗陣。

生意差講政治

  有業者指出,黎智英過去是經營神話,曾親自在刊物扮演創業導師,有型有款,但自從新業務鎩羽,他對政治的興趣似乎愈來愈大,自己的專欄慢慢由談多做生意,變成談政治為主。

  同樣,他在政治上的策略與做生意差不多,最初還講究點策點,但後來就愈搞愈粗放。原先是爭取民主,後來變成抗共,到後來差不多就變成革命,策略也變得愈來愈激進。在第二次政改時,中央答應全面普選,條件只是對入閘人選有否決權,本來民意主流支持「袋住先」,但他就堅持反對到底,把激進對立推到最盡。

不喜細緻理念

  黎智英在本地媒體,曾經是傳奇式人物,他和傳統文人辦報不同,與他共事過的人會覺得,以財大氣粗的老闆風格打出一片江山,不喜歡瞻前顧後,故此他對很多細緻的理念都不屑一顧。無論在營運抑或在爭取民主的道路上,都曾有人向他提出過不同的見解,結果都是充耳不聞,壹傳媒的大起大落,或者正是其創辦人風格的忠實寫照。

齊秀峰

架勢堂




黎智英順風順水的事業結束。資料圖片
黎智英順風順水的事業結束。資料圖片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