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企業推動打針懶懶閒
本地疫苗注射落後於外國,隨着外國準備因應群體免疫初步建立降低防控措施。本港商界也動起來,行政會議成員兼商界議員林健鋒,就大力推動鼓勵市民打針的行動。
香港控疫雖然比不上內地、澳門,實際水平的確不差,特別考慮到外向型的環境和密集的社區,有這個成績實賴市民配合。正由於疫情傳播不算嚴重,打疫苗現在成了生活和經濟問題,多於衞生安全風險,因為以目前感染個案少,很多人直覺認為中招機會既然不高,何必冒險打疫針?
員工接種少聞問
打疫針風險有多高呢?由世衞以至外國專家都異口同聲,打針的好處一定比風險高。有本地專家說得更直白,說新冠肺炎在全球爆發,病毒不可能消滅,打疫針最保守估計要維持幾年,對絕大部分人來說,不是打不打針的問題,而是遲打早打而已。現時全球數以億計的人已打針,數據已不算少,所以沒有太大觀望的理由和需要。
雖然科學上沒有觀望理由,但無論當局抑或大機構,現時對打針都採取柔性處理,很多是打不打由你。
最近,有人就有親身經歷,有名人在港島五星級酒店的著名菜館請客,為了方便談話訂了廂房,當日出席者有六人,大家入座坐定定,發現兩張枱中間用膠板阻隔。有客人就問各人是否已經打針?眾人異口同聲都打齊兩針,客人於是開心叫侍者撤走膠板,豈料三十歲左右的年輕侍者尷尬回答自己未打針,講完後就速速離去。
侍者走後大家直言覺得奇怪,因為以該酒店集團規模,員工上千,為何連提供多於四人的貴賓廂房都做不到?有人就覺得這是管理層不夠專業,也有人認為不問員工是否打針才符合人性化。
這一個例子,其實在大集團間不是個別案例。從科學上說,既然各國都說打疫針利多於弊,而且有公共衞生上的需要,政府或大機構不是應為表率推動,奇怪就是遲遲都未見大規模的推動。
林健鋒算有作為
上個星期,知名的大酒店集團終於提出打針有獎的計畫,為甚麼會有這個做法沒有解釋。不過,本地高級酒店因為缺乏商務旅客收入大減,如果有去集團旗下的酒店,會發覺高級餐廳仍是貴客稀。現時本地酒店靠推本地度假,抵食自助餐維持場面,實際只是「笑蝕」,香港打疫苗落後,將來有疫苗護照,香港恐怕「執輸行頭」。
要推動政策,不外胡蘿蔔與棍子,想慳錢就用棍子,想做好人就用胡蘿蔔,可做的很多。有趣的是香港大企業人才濟濟,一向多橋,這次卻很多是不出棍子,也不拋胡蘿蔔,只能說大家都不想沾手有爭議的做法,寧願叫股東撐住先。
香港疫情少,疫苗供應充裕,的確羡煞不少其他地區,或者正因為如此,對打疫苗社會上下變成你眼望我眼,你急我不急,在這種臨事怕行先的氣氛下,林健鋒出來拉拉頭纜已算是有所作為,值得一讚了。
齊秀峰
架勢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