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相爭 香港捱打

中美高層進行會面,兩國在事前都先進行降溫,大有把話說在前頭的味道。有熟悉美國政情的官員坦言,在民粹風氣主導下,兩國不可能大吹暖風,但總統可以發揮的影響力仍然很大。
首度會面叫價高
美國出現政黨輪替,民主黨總統拜登入主白宮外,同時還控制參眾兩院。在吹起仇華風氣的特朗普下台後,中美兩國高層首度會面,雙方事前都擺出強硬姿態,美國表明對中方在香港的選舉問題不滿,中方則傳出要求撤銷上屆政府的貿易及出口限制。
中美雙方在事前都開出高叫價,港官認為是形勢使然,因為經過特朗普幾年時間的營造,朝野現在都對大陸抱敵視狀態,特別在議會對立氣氛更加明顯。雖然新政府剛剛上場,但國會中期選舉已擺上議席,故此很難作一百八十度改變。
這次雙方沒有具體的談判議程,傾向摸底性質,所以可視為破冰之旅。如果中美雙方沒有談判的意思,基本上無需要見面,從這個意義上來看,會面總比不會面好。
總統作風影響大
現時美國對中國敵視態度高漲,不可能會在短時間內改變。然而,總統的角色仍然很重要,從過去幾年特朗普把矛頭指向中國,不斷煽動公眾情緒,結果兩國關係愈鬧愈僵,所以就算無法全面解凍,如果白宮採取降溫措施,分別已經很大。
中美競爭加劇是無可避免的發展,然而拜登和上任有兩點不同,首先是他在針對中國的同時,對俄羅斯的警覺性明顯增加;其次,是他行事不似特朗普的即興式,相對較為專業和理性,所以與中國的交往方式會有不同。
中美關係好壞,直接影響到對港關係。日前美國發表聲明,指香港的檢疫涉嫌違反航空協議,有可能對香港航空公司受限制。香港實施二十一日的隔離限制,純粹出於防疫考慮,不過因為國泰找到阿拉斯加一個檢疫要求較低的地方作為中途站,美國的聯邦快遞在亞洲沒有同樣的地點,於是觸發風波。這種商業利益的糾紛變成政府間過招,不排除亦與政治氣氛緊張有關。
航空風波見利害
過去幾年,中美兩國關係惡化,香港夾在中間變成兩面不是人。有些人因為不喜歡中國,會期望美國這個全球第一強國能夠硬砌大陸,甚至想居間煽風點火,然而,從簡單的航空風波可見,中美和緩對香港才真正有利,兩國相爭,香港只會陪着內地一齊捱打。
齊秀峰
架勢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