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早報》觸發民陣海嘯式退潮

過去多年籌辦七.一遊行的民陣,面對一股退出巨浪,包括公民黨、教協在內等重要成員決定離場,召集人陳皓桓坦言只能堅持至不能發聲為止。

陣營原已七零八落

  民陣今次的退潮海嘯由《聯合早報》觸發,該報指民陣過去沒有註冊,亦有可能因為違反《國安法》被取締。報道出街惹起極大迴響,成員隨之四散,當中包括了多個核心政治團體。在今次大震盪下,政圈普遍認為民陣實在很難維持下去。

  民陣過去沒有註冊,負責人現在要註冊,就要向警方申請。警方批准註冊的註冊主任是警隊一哥或極高層,他們如何處理申請呢?按一般估計,註冊主任就算不直接拒絕申請,都會要求有人承擔責任。過去民陣是以聯盟形式運作,現在若然有人負責,這個人就要有承擔刑責的準備,特別是包括《國安法》的條文,同時還要選舉主任信納。

  《聯合早報》揭出了民陣無註冊的問題,在此之前,其實這個聯盟已有七零八落之感。據陳皓桓夫子自道,個人有多宗案件在身,可見將來就有可能入獄,兩個副召集人何啟明捲入協議選舉案、另一個葉錦龍已宣布退出,在大量成員退出後,實在令人懷疑誰願意承擔風險扛大旗。

組織遊行風險大增

  民陣過去組織各種遊行,與警方多年來都有協調,然而,過去接近兩年的社會運動,令到這種協調不斷變質,到後來已經無法運作。變化的最直接原因,是民陣在社運期間多次舉行的遊行,其後都出現暴力抗爭。雖然主事者認為與運行無關,但由於失控場面不斷出現,而且情況日趨激烈,到後期已令警方多次拒絕遊行申請。

  民陣搞遊行,其後伴隨出現暴力衝擊,有警政界人士早就認為需要正視,質疑如果有暴力分子在和理非背後不斷行動,警方是否應該一成不變行禮如儀,對批准遊行的準則一成不變?

  除了遊行後的暴力事件,在遊行過程中很多發生的情況,現在都有法律風險,譬如過去民陣對隊伍中提出訴求的內容都不會處理,現時若出現違反《國安法》口號,責任又誰負?過去,民陣單是遊行人數多少,就經常爆發爭議,如果用放大鏡去照,誰確定沒有法律風險?既然時移世易,各成員紛紛打退堂股就很易理解。

溝通基礎早已蕩然

  過去,民陣舉辦遊行獲得受理,相信是過去的警務處長認為法律不外人情,大家互相尊重。然而,經過兩年的違法抗爭,這個溝通基礎已被破壞得蕩然無存,加上《國安法》出台,今時已經不同往日,所以《聯合早報》一個報道,就造成海嘯式退潮效應。

齊秀峰

架勢堂




召集人陳皓桓坦言只能堅持至不能發聲為止。資料圖片
召集人陳皓桓坦言只能堅持至不能發聲為止。資料圖片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