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店自殘 長貧難顧

中環健身室爆出超級群組,迅速擴散多個地點,金融區一時間罩上疫區陰影,市民擔心第五波疫情大爆發,中小老闆更加擔心政府又會收緊社交距離限制,叫停個別行業營運。
在疫情欲斷難斷,一波接一波之下,有黃店近日在網上呼救,指欠債近百萬元,期望同路人支持。店主指在經濟蕭條下,又不想裁員,結果蝕到入肉。很明顯,病毒無眼,防疫措施也不會有政治取向,在攬炒之下,黃店相信很多都難倖免。
抵制控疫個案不斷
說到黃店受困,有人就會問這些經營者以政治理念作為營運生意的準則之餘,在防疫上有沒有做好配合呢?若然沒有,自己又有沒有其他措施補足呢?若然是政府叫做的不想做、沒有做,自己又沒有自己的安排,結果香港長期無法清零,商業環境惡化,單靠同路人支持如果可以走落去還好,否則拉閘又能怪誰?
最近,不止一個公眾場合群組爆發,事後亡羊補牢的措施,自然是追蹤曾到這些地方的市民,結果發現有不少既沒有下載安心出行程序,又沒有詳細做好登記的個案,結果出了事要追蹤就費時失事,很難精準到位,結果造成隱形傳播鏈不斷。
政府推出防疫的行動記錄程式,有人質疑侵犯私隱,像高呼財困的黃店,有沒有嚴格做好追蹤記錄呢?若然沒有,當政府收緊社交距離,他們是否有點自作自受呢?
懶理科學拒不遵行
防疫是理性和科學的工作,不應該太過政治化。然而,在幾波疫情中都出現了一些抵制情緒,這些抵制的論據經不起科學論證,但總之不滿政府的人就堆砌理由,拒不遵行。去年,政府推出全民檢測,結果只有一百七十萬人參與,有人質疑花費支出找出幾個患者的效益,但從過去半年疫症個案由跌至單位數又復爆發,延綿不斷,付出的經濟代價和生活安排受阻有多大已可見一斑。全民自願檢測雖然不能百分百保證可以杜絕病毒,但如果參與的市民夠多,加上後續一段限制社交距離配合,清零其實不是沒有機會,中小商號經營相信會比現在好得多。
內地如何防控疫情的做法有效,已經從多個地方出現爆發而迅速控制得到驗證。有些人拒絕接受事實,把政治當作一切決策的先決條件,有些行為形同自殘,最後難以支撐,試問長貧難顧,黃店救得這家,試問又救不救得下一家?
齊秀峰
架勢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