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打擊香港金融中心不會手軟

香港被傳統基金會在經濟自由度「搣柴」,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去信《亞洲華爾街日報》澄清,該報昨日刊出評論文章反駁,明言香港對此是無得上訴。有商界人士坦言,香港由反修例風波引爆一場社會運動,香港變成中美角力戰場,現在美國出手打擊香港,港官秀才遇着兵,根本無道理可講,財爺被人叫收聲乃是預期之內。
政治考慮壓倒經濟
對於傳統基金會把香港在自由指數除名,有歐洲跨國公司的港人高層直言,傳統基金會性質就係捍衞資本主義價值,香港政治上大變,基金會自然瞧不順眼,若按基金會的標準去評,未必評出甚麼他們想要的結果,索性除名一棍子打死更加爽快。
他說,在西方眼中對於香港擁有國際金融中心這樣大的名頭,本來就不是人人看得順眼,環顧全球只有美英兩國做過西方一哥的國家擁有,香港躋身成為紐倫港,只是因為左右逢源,現在環境有變,西方向香港施壓根本不會手軟。
他說,社運發展到後來,變成挑戰中央的主權治權,甚至把香港變成動搖共產黨管治國家的前緣,在觸動底綫下中央不可能容忍,就算明知西方會狠手對付香港,政治上都不可能退讓。從西方的角度,香港政治收緊,對他們的政治價值消失,收緊對香港的經濟地位勢所難免。
港人如在家開擂台
高層對香港前景有點悲觀,他說環顧世界,很多經濟強國都不一定擁有國際金融中心,德國沒有、日本沒有,只是中國因為開放改革,造就了香港的特殊地位,所以對大陸、對西方來說,都不會用政治妥協來交換保留香港作為金融中心的地位,因此《亞洲華爾街日報》說講多無謂,並非沒有道理。
中國經濟冒起,逐漸挑戰美國霸主地位,雙方競爭白熱化,北京知道不可能再靠出口帶動,故此提出內循環加強本國消費,未來整個產業發展都會朝向內外兼顧的方向發展,成為未來新的經濟格局,故此很多外資都已部署直接進軍大陸市場。
在中西方關係轉變下,本地有人把香港變成大國博弈的戰場,等如叫人到自己家裏打擂台,有損失不能夠怪任何人。從積極角度去看,未來只能研究怎樣適應新環境。
財爺知不可為而為
香港的主權和治權,現實上看很難脫離大陸,在這個客觀條件下,無論政見如何都會覺得香港很難再獲西方眷顧。財爺在國際上發聲,是明知不可為而為,這種努力應該做,但不應投以太高期望,實際的做法還是想想如何在大國角力,大陸要擺脫產業桎梏下找到新的角色。
齊秀峰
架勢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