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志健潛逃容易 流亡難過

去年十月一日被警員槍傷的學生曾志健,事後被控暴動和襲警罪,本來昨天應該上庭,最後沒有出現。有消息指他已在一個名為「香港朋友」的英國組織協助下「流亡」。曾志健在之前應訊後,曾透露有意認罪,及後卻與家人失去聯絡,現在去向成謎,提供協助的組織背景同樣令人關注。
認罪原是合理選項
曾志健在荃灣參加街頭抗爭,在埋身與警員糾纏時被轟一槍,事後還被告上法庭。回想當日正是中國慶祝建國七十周年的大日子,事前已盛傳有激進分子要挑動仇恨氣氛「贈興」,結果出現了社運以來第一槍,曾志健大難不死,算是他個人的運氣,也是社會的運氣。
曾志健留住年輕的性命,但無法擺脫官司的糾纏,由於事發過程被清楚拍攝,案件理應可以獲得公平清楚公開的審訊。現在他宣布「流亡」,等同是自負刑責,成為逃犯,日後如果再被控告,變成罪加一等。
在決定「流亡」前,曾志健曾表示考慮認罪,不知此說是否放風,以製造「流亡」機會、抑或是其後改變主意。從表面證據,曾志健犯案時年紀尚輕,若然承認罪責求情,應有減刑理由,加上曾受槍傷,或會獲法官同情,所以如果覺得無法脫罪,俯首承認是合理選擇。
美英不缺異見港人
現時曾志健決定「流亡」,將來的命運會如何呢?按照他的說法,他現在是面對政治打壓,永不投降。以他這樣一個年輕學生,究竟政治理念有多清晰,信念有多強,外界不太清楚,只能從往績猜度。
在此之前有指他曾向美國領事館尋求庇護但未獲受理,按此推論他的政治理念似乎無法打動美國,並被認為政治價值不高。若然他日流亡海外,論知名度和聯繫,又可以吸引多少關注呢?現時在美、英、歐不缺異見港人,他的「永不投降」,又與二戰結束在太平洋島嶼頑抗的日軍遺民有多少分別呢?
其實,曾志健現時拒絕接受法庭審訊,是否已經離港仍然未知,以港英千里遙遙,他要赴英似乎相當困難,若然要赴鄰近地區,台灣是最接近的地點,但偷渡赴台有可能變相「自行送中」,就算到了台灣都可以被拘。
良友損友不妨三思
去年十月社會沸騰,有人鼓吹以身試法,現在回首又覺是另一番情景。曾志健疑似潛逃,是否如他所想過自由日子誠屬難料,他在英的「香港朋友」究竟是良友或是損友,實在值得三思,對於其他年輕人來說,很多人的煽惑之言是否值得相信,已經有一個又一個例子可以說明。
齊秀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