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離輕輕鬆 市民覺費解
本地第四波疫情有擴散之憂,麗晶花園出現環境污染的危機,同時,不少參與抗疫的前綫中招。有市民體驗過後,對外地入境以至防疫隔離的做法,直言對防護安排覺得莫名其妙。
緊密接觸者留家多時
自本地出現疫情以來,對於確診人士和密切接觸者的處理,都惹起過議論。最近有市民家人中招,發現情況仍然維持,中招人士入院後,被視為緊密接觸者的家人仍然留在家中,隔了超過一日才送入隔離設施,過程中沒有特別安排,如果要外出也沒有人會阻止。
最近的確診個案,不少是無症狀感染者,本身未必意識到播毒的風險,像這種安排很易成為防疫漏洞,市民自然難明以當局的人力物力,為何會有這種感覺上相當隨意的安排。
同樣,當局現時在亞洲博覽館設立了隔離設施,有入住的市民反映,在中心內相當自由,同時有不少設施是共用,這種「自由度」也是他們想像之外,但也有人因此有點擔心,這樣隔離會不會承受感染的風險。不過,亦有解釋指像亞博館等設施由於通風良好,感染的危險會大為降低。
物資不缺前仍中招
最近,有隔離設施、診所或醫院中招的前人員數目增加,有人就留意到在隔離設施內的醫護人員,活動範圍相當廣。在疫情未擴散前,醫護可以和其他人共同一起進食。作為小市民,不明白具體的運作,只是見到最近醫護中招個案上升,心中不免有點狐疑。在疫情爆發初期,防護物資不足嘈到拆天,現在大概沒有短缺限制,又為甚麼會出現接連失守呢?
在內地,對於隔離和醫護的預防,採取了高度戒備狀態。有在內地接受入境隔離的人士形容,雖然只是預防,但整個過程的待遇,感覺就似自己已經中招,因為陪同的醫護人員全身裝備之餘,連乘坐電梯都是單對單,在酒店隔離期間幾乎是不見人面,連送餐都是放在門口。
幾個月前,內地有醫護來港協助檢測,其後被發現他們在工作期間,要使用尿片,原因是他們穿上了多重防護衣,盡量減低受污染的風險,由於穿要用很多時間,如廁很不方便,於是用尿片的方法。這種「裝備」在內地防控醫護據說是相當普遍。
「人性化」做法有代價
內地自疫情爆發,對於防控表現得很「大陣仗」,寧緊莫鬆。相比之下,香港做法可以說是「人性化」,但同時付出代價是風險提高,遇上現時病毒有可能已經變種,這種輕鬆上陣的態度,從普羅市民看來,就有點不知玄機何在?
齊秀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