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的點評】沒有意志 不可能打勝仗
去年的暴亂是一場城市戰爭,如今的疫情是一場抗疫戰爭。
在論述傳統戰爭的書籍中,可以找到取勝之道。此前我提過有西方兵聖之稱的普魯士將軍克勞塞維茲的《戰爭論》,可以看看他對法國戰神拿破崙和沙俄的一場關鍵戰役----博羅季諾戰疫的描述。
拿破崙1799年11月9日發動霧月政變,在法國奪權登位之後,採用徵兵方式,開創全民皆兵的制度,發揮大軍團威力,四面開戰,與歐洲反法同盟對抗,爭奪歐洲霸主地位,初時作戰所向披靡。拿破崙後來在半島戰爭受挫,便把目光投向俄羅斯帝國。他勞師遠征,遠離本國的補給線,深入冰天雪地的俄國,渴望打關鍵一仗,一舉殲滅俄軍。沙皇亞歷山大早已看穿拿破崙的目標,知道戰爭不可避免,但採取防守策略,盡量避免與拿破崙進行關鍵決戰。
法軍一直攻到莫斯科附近,俄國之前並沒有組織到有意義的防線,最後改用庫圖佐夫作元帥,統領俄軍,終於在博羅季諾組成防線,但亦無可避免要與法軍決戰。由於俄國天氣嚴寒,法軍在渡過尼曼河時還有將近28.6萬人,但其後大量士兵死於飢餓和疾病,到博羅季諾開戰時,只剩下16.1萬人。法軍和俄軍的軍力之比從原先的三比一,降到了五比四。博羅季諾戰事在1812年9月7日展開,法俄雙方最後有高達7.5萬陣亡、受傷或被俘。法國雖然最終慘勝,但俄國並不承認失敗。
庫圖佐夫元帥其後選擇後撤,領帶莫斯科軍民全線撤退。庫圖佐夫留下了莫斯科城這個蜜桃,誘得拿破崙進佔而沒有狙擊俄軍,讓俄軍得以保存實力。拿破崙佔領莫斯科之後,莫斯科突然發生了一場大火,一般相信是俄軍放火,把莫斯科燒成了廢墟。
拿破崙俄雖然佔據了莫斯科,但沒有得到補給,在冰天雪地之下挨不了多久,惟有從莫斯科撤退。回家的道路無比艱辛,法軍大量死亡,莫斯科戰役亦成為拿破崙的致命打擊。拿破崙逼不到沙皇主動投降,被逼撤退,在回程時還被俄軍追擊。3年之後,拿破崙想東山再起,最後在滑鐵盧慘敗。博羅季諾戰役成了拿破崙失敗的前奏。事後回看,本來兵力較弱的俄國,才是真正的勝利者。
克勞塞維茲總結拿破崙在俄國的失敗,他認為俄國太巨大,因此不可能在戰略上蓆捲並佔領她,一個歐洲文明大國,無法在沒有發生內亂的情況下被征服。
在克勞塞維茲眼中,戰爭是一場意志的活動。沒有意志,就無法贏得戰爭。雖然當時的俄國貴族怕死,但在沙皇亞歷山大發動守土衛國的戰爭,得到了全國人民的支持。
用博羅季諾戰役的經驗,套用到去年中美矛盾和香港的城市遊擊戰,勝敗的逆轉,似乎也是一種宿命。正如克勞塞維茲所講的,中國是文明大國,不會在沒有爆發內亂的情況下被人征服。香港這個特別行政區去年的確發生了內亂,民眾分成黃藍兩派,但中國內部並無生亂,14億人民十分支持政府,據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的研究,中國有達93%的人民支持政府,香港的亂局令中國人更團結去抵抗美國。中國意志堅強,美國怎可能擊垮中國呢?
香港在中央出手下幸而沒有淪陷,如果香港真的陷入全面內亂的話,結局很可能會和莫斯科當日一樣,燒成一個廢墟。千萬不要誇大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對中國的作用。在中華民族復興大業之前,香港金融中心地位的貢獻,可能只是「濕濕碎」。
回頭講香港抗疫。如果將新冠肺炎病毒進襲香港,比作凶猛大軍,特區政府的回應方式,恐怕就像克勞塞維茲總結拿破崙在博羅季諾戰役的失敗,「更多是決策緣於優柔寡斷和時運機緣,而不是深思熟慮。」
香港今次抗疫失敗的關鍵問題是政府缺乏意志,人民內部也不團結。政府沒有意志去清零,只將清零當成一個搪塞的政治口號。正如本地衛生專家所講的,葵邨西邨8座爆疫,當時最需要的不是法例,而是政府應該馬上動員,在幾小時內控制情況,防止染疫的居民流散到市面。
如果政府沒意志去打贏這場仗,沒有意志去清零,香港社會內部又矛盾分裂的話,政府只能想如今這樣去抗疫。運氣好的話,繼續在時鬆時緊的限聚輪迴之中。運氣差一點,疫情會全面失控。
沒有意志,是不可能打勝仗的。
盧永雄
原文刊於《巴士的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