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糊】地攤是個好東西

「地攤經濟」今年六月首度被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提出,但熱潮來去匆匆,隨即被官方喉舌駁斥不可行。

豈知北京方面近日發表意見,建議合規格企業可在「臨時佔用公共空間開展特色經營活動」,意即變相再次推動「地攤經濟」。但官媒強調這與「亂擺亂設的地攤經濟」不同。經濟學者羅家聰分析:重提地攤是一個生計問題,否則大量人士失業,甚至成為動亂的來源。

地攤經濟就是地攤經濟,很難界定何謂「正式擺的地攤」還是「亂擺的地攤」。香港殖民地時代的大笪地,地點在今日上環信德中心旁,當時有照田雞、江湖賣藝、熟食擺賣,一樣是亂哄哄,但是甚有中國基層江湖氣氛。大笪地有火水燈,也有滾油,萬一發生意外,可以釀成火災。但是那個時候這等江湖地攤人士,自成一個心態,個個擁有常識,香港大笪地幾十年從未有過大火,也沒有爆發過人踩人的暴動。地攤經濟一定有亂的特色,關鍵在官方不要管。李克強一發表地攤經濟講話,各地一片紅火,就有少女穿着性感,擔一張凳仔,只擺一塊布,尚有自己手提電話號碼,推出地攤臨時交友經濟,請問這是正式的地攤商業,還是帶有「亂」的成分?但人家擺攤,十分斯文,一點也不亂,如有睇啱者,離開這個地攤,即可電話預約。那麼請問這種地攤,是否犯法?又是否犯了淫亂罪?

香港當年的成功,就是雖然有英國管治,但有法治,「管治」那個「管」字,其實成分很少。因為市場經濟關鍵在於不要指手劃腳,不要說三道四,愈不要管,愈是繁榮。

陶傑

芝麻糊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今年六月首度提出「地攤經濟」。資料圖片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今年六月首度提出「地攤經濟」。資料圖片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