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時間逼 豈能一味反

  一場新冠肺炎,令全球政經形勢大兜亂,單從美國印鈔,搞到金價由一千三百美元盎司價,升到昨日打破二千美元心理大關就知。在本港,疫情在七月翻爆,同時引發連串效應,包括選舉押後一年,以至飲食零售業再受大震盪。在這樣急劇的轉變中,負責衞生的官員被批評應變太慢,同樣,與政府天天對着幹的政黨議員,同時無法適應急速轉變的環境。

  大律師公會迴響少

  過去兩個星期,特區政府有不少非常舉措,重中之重是破天荒押後選舉。在七月之前,相信誰都不敢相信當局會有這個做法,然而,當措施宣布之後,社會出奇地平靜。從民調顯示,支持叫停的人佔了大多數。社會出現這個反應,皆因市民無論顏色,都心知這個時候強推選舉是把命仔「較飛」。

  病毒不擇場合傳播,不過反對派總會質疑,近年由專業團體變成泛政治化的大律師公會,就出來批評做法有問題。大律師公會開腔,曾幾何時被當作重炮轟擊,這次卻是水波不興,沒有甚麼迴響。為甚麼出現這個現象?答案很簡單,當市民連去街市買魚都要擔心,大律師公會說有法律隱憂,OK,請問有甚麼其他方法呢?是否是繼續選舉?如果沒有其他實際方法,大家自然連探究這些質疑的興趣都欠奉。

  選舉有大大小小的活動,肯定會播毒,這點大家心知肚明。有政界說,若然反對派真的不贊成,就請快快手去申請司法覆核,看看法官如何判決?市民如何反應?叫停選舉有現實需要,這些人意見多多,又惹來外國趁機狙擊香港,究竟是不是好事呢?

  問窮人何不食肉糜

  同樣情況也反映在內地防疫人員來港支援。本地檢疫能力不足,市民有眼皆見。從香港染疫人士的背景去看,很多工作都有風險,譬如清潔工、司機。這些人應該有普查式的測試,然而,本地每日只能做一萬個檢測,而且經常「甩轆」,質疑向中央求援的專業人士不是天天要收垃圾面對大量掉棄口罩的清潔,他們的「專業堅持」是不是有點見人無飯食,問人何不食肉糜呢?

  有人曾經接觸過例子,現時政府檢測若然無事不會通知,有市民提交樣本後多日接不到通知以為無事,差不多一個星期後才獲通知中招,當時已經在親友間播毒,這就是香港測試能力不足的現實。

  在染疫人士增加下,醫療系統壓力飽和,很多染疫人士要家居隔離,有人無法住院。現時染疫死亡率增加,這是因為中招人士長者比例高,但同時有沒有因為醫療負荷緊張的因素呢?

  互拉後腿死得人多

  如何應對疫情,有些合理的關注以至懷疑是必須的。然而,過去很多站在專唱反調的人都是用抽空的原則做些缺乏實際建設性的批評,非建制派議員會用會議規則拉布拖垮政策。然而,當大家見到美國聯邦和州政府互拉後腿,染疫人數天天幾萬人後,就明白抗疫有時間的緊逼性,而且關乎人命財產。當天天有市民中招,飲食零售陷入冰天雪地、衝擊向其他經濟環節擴散,凡事反對派再出這些舊招,顯然就太跟不上形勢了。

齊秀峰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