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非常之力 化攬炒怨氣

特區政府推出第二輪抗疫基金,破天荒代企業支付部分薪酬,這個做法若在平常必然惹起爭議,但由於西方不少國家都已經採用,所以宣布之後,市民大眾和企業固然歡迎,連一向慣性反對政府的人士和政黨一時都啞口無言。

不出手企業大崩潰

在政府宣布措施前,有學者和活躍公職人士談論資助薪酬的概念,初時大家都有保留,皆因擔心濫用和執行困難。公職人士做過生意,他屈指一算,代付工資可以扣除公務員、與政府薪酬掛鈎機構等,實際合資格的打工仔為數約二百萬人,如果要簡便的話可以用強積金戶口作為根據,後來公布出來的措施果然大致相似。

學者重視原則,由政府代僱主支薪,豈不是變成用公帑承擔了營商風險?不過,外國現時陸續推出支持企業措施,皆因疫情之下,政府推出很多政策限制人流,造成社會半停擺,這種政策性的風險前所未見,故此外國不惜大量印鈔都要托住企業。現時本地不少公司都陷入崩潰邊際,政府沒有債務,而且有豐厚儲備,此時不用還待何時,所以細想下學者都覺得可接受。

資金盤活好過閒置

自回歸以來,特區一直強調審慎理財,尤其是經過亞洲金融風暴吹襲,聯匯被狙擊扯高利息,大家一想起赤字預算都有點怕怕。公職人士就認為今時與往日有幾點不同,首先是香港儲備水平比回歸時大增;再者是現在聯匯從制度設計上防禦性已大為提高。而且根據沙士前後的經驗,當時的財爺梁錦松因為財困被逼大力削減開支,令到公私營企業齊縮,對經濟產生雪上加霜的效果。現在採取逆周期措施,過千億元的資金投入盤活經濟,產生的效益應該比放在外儲基金投資為高,加上保就業有助維持活力,所以應該不擔心資金會因此流走。

在公布財赤今年會勁升到超過二千六百億元前,信貸評級公司惠譽警告各國主權評級都出現下跌風險。公職人士說,各國為救經濟大印銀紙,全球債務必然急升,然而,債務雖然急升,不同的是以往鈔票印得太多會令物價急升,現時在全球物質充裕下這個情況沒有出現,於是政府都不怕印鈔,於是財政狀況是海軍鬥水兵,可以說變成新常態,相比之下,香港的財政實力絕對不輸蝕。

社會認同寧鬆勿緊

第二輪抗疫基金推出後,外界對很多細節仍未清楚。過往,總有些人從微枝末節上挑剔,今次這個狀況大致不明顯,原因相信是大家都深知不再出手,市道就會跳崖式下插,打工仔紛紛飯碗不保,既然公帑取諸於民,急需時用諸於民,都接受宜鬆不宜緊。

經歷大半年的街頭抗爭,新冠肺炎如重鎚痛擊香港社會,情況若然持續,全民攬炒就會變成現實,怨氣必然沖天。在這種該出手時就出手的環境,政府在非常時期做非常之事,才能化解已懸於一線的危局。(齊秀峰)




經歷大半年的街頭抗爭,加上新冠肺炎痛擊香港,情況若然持續,全民攬炒就會變成現實。(資料圖片)
經歷大半年的街頭抗爭,加上新冠肺炎痛擊香港,情況若然持續,全民攬炒就會變成現實。(資料圖片)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