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下維持生活的挑戰

本地感染新冠肺炎個案持續在低單位數,政府已準備文憑試開考。政經界猛人認為,本地防疫工作做得不錯,在保持警惕之餘,是時候研究讓社會適度恢復如常活動。

在大批本地人回流下,香港至今沒有讓本土個案大幅增加,防控工作有不錯的成績。這既因為各項措施的推行和醫療體系的完善,港人的配合都非常重要。過去很多國家對戴口罩不看重,港人就人人一罩,現在發覺新冠病毒原來可以在無病徵下傳播,扭轉了多國政府認為無病不需要戴口罩以想法,戴罩成為防患的新策略,港人「穩陣過底」的做法變成有點領先全球。

新肺炎短期難完全消失

在保持染疫個案在低水平下,考試局決定開考文憑試。有考試局主管坦言,文憑試和其他國際試不同,一年只考一次,而且是本地大學收生最主要憑證,推遲或取消考試影響極大。現在幸好疫情沒有大型社區爆發,相信在做好防疫下,擇日開考是合適做法。

公開試首先重開,外界跟着就關心上班和各種活動限制如何調整,因為香港的限制活動相對其他國家可能較寬鬆,但抗疫時間也比較早,商業活動受到壓抑的日子已不短。

現時,美歐等國已把重啟經濟放上議程。政經人士形容,這是與疫症共存的策略,只要醫療系統不癱瘓,就會保持經濟運作,而不是任由活動停頓。

美歐這個做法是否可行仍待觀察,當中不無風險。猛人認為,既要防控又要減少經濟付出的代價,檢測和追蹤非常重要。這兩方面工作做得好,可以令到疫症在社區出現後,盡早作出控制。

要令商界有信心捱下去

他認為,現時政府推出了第二輪抗疫基金,對僱主作出了支援,但商業經營環境仍然嚴峻,要令商號有捱下去的信心,不致失去鬥志,一個方法是讓他們看到在疫情未完全消除前可以保持一定程度運作的方法。由於外國疫情仍然吃緊,可見將來本地與其他國家很難回復正常往來,及時讓本土需求增加,是增加抵禦經濟下滑的方法之一。

減少人際接觸是防疫有效方法,同時要付出經濟的機會成本。怎樣在兩者間取捨需要巧妙的平衡。全球疫情看來不會很快過去,訂出完善的防治機制,盡量保持本地經濟活動,將成為特區政府下一個很具挑戰性的目標。(齊秀峰)




公開試首先重開,外界跟着就關心上班和各種活動限制如何調整。(資料圖片)
公開試首先重開,外界跟着就關心上班和各種活動限制如何調整。(資料圖片)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