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正兒 - 創科氛圍不吸引 狀元習醫求穩陣 | 社論

中學文憑試放榜,今屆有16名狀元,為歷屆最多,其中11人志願讀醫科,其餘選經濟、環境、自然科學等,未見有人完成發展局局長甯漢豪的期許,願意成為一名大廚。本港的狀元乃菁英中的菁英,基本已獲所有學科的入場券,前路暢通無阻,但傳統上狀元多選讀醫科,多元化專業發展,仍未成氣候。
其中一名狀元接受傳媒訪問時說,香港創科氛圍不足,故沒有視之為人生規劃的路向。話說得直白,值得社會人士深思。雖然本港搞創科較深圳、矽谷起步晚,但近年創科及工業局漸見進取,有不同計劃支援和扶持產業成長,初創企業亦由10年前約1000間,大幅上升至去年近4700間,生態圈開始蓬勃,不能完全說是沒有土壤。然而升學就業選擇受根深蒂固的社會觀念左右,實在難以在數年間撼動。
選擇讀醫與創科是穩健和冒險的對比。常言職業無分貴賤,但醫生社會地位崇高,即使前途未必無可限量、成為社會名流,但收入肯定亦屬上層,保證可過富足生活;反而選擇創科之路,面對的不確定性更大,既要有推動社會改變的熱忱,又須天時地利人和,才能在跌宕裏闖出頭來。所以狀元們選擇穩健不願冒險,不但是個人選擇,也受社會氛圍影響,未來若要人才多元化發展,實在需要各方努力扭轉傳統思維,由政府以至各相關業界建構良好的創科氛圍,吸引年輕人投身其中,仍需努力。
辛正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