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正兒 - 香港不乏創意IP 貫通上下發展產業 | 社論

  全球潮流玩具產業快速擴張,市場龐大。近期最受追捧的公仔,是由港人設計、內地企業泡泡瑪特發行的Labubu。這隻精靈其貌不揚,卻引發搶購熱潮,更受BLACKPINK成員擁愛,引領泡泡瑪特由雜貨店,變成市值過億的玩具王國,躋身《時代》百強企業榜,可見知識產權(IP)本質虛擬,非像傳統實業般扎實,但在新世代經濟結構轉型下,以創意為動力的行業,具有無限的經濟潛力。

  在傳統刻板印象裏,本港多搞金融創科,少掂文創產業,後者的經濟佔比遠低於4大支柱產業,即使是廣義的文創產業,亦只佔本地GDP約5%。但如政府去年提出的《文創發展藍圖》所言,這產業除了可促進文化交流,更是經濟發展源源不絕的動力,故是投資未來之計。其實港人並非欠缺創意,一如Labubu正是出自港人手筆,或是去年「遊戲器具和玩具」申請和註冊的IP數目躍升近倍,只是本港的IP經濟多處於產業上游,未來須向中下游發展,才能提升總體經濟貢獻。

  本港發展IP產業的關鍵,是如何轉化無形的IP,成為極大化的商業價值,構建完整的產業鏈。這一點西方的迪士尼便是經典案例,能夠將其卡通變成主題樂園、周邊產品、影視出版娛樂等,以不同形態創造經濟效益。從Labubu的成功案例可見,港人的創意加上內地的資金和市場,其實就是將香港IP領向世界的可行方程式,值得當局和業界視作的發展策略。

辛正兒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