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正兒 - 酷暑戶外易中暑 勞工保障不足夠 | 社論

  一名工人周三在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的地盤疑中暑昏迷,送院搶救後不治。香港夏天潮濕悶熱,加上全球氣候變化,去年的酷熱天氣日數多達52天,對長時間曝露於太陽下工作的僱員來說,是重大的中暑隱患。據統計,過去3年與熱壓力有關的工傷數字見上升趨勢,由2022年的16宗,升至去年的29宗,但中暑招致的人命傷亡本可以避免。

  勞工處於前年推出《預防工作時中暑指引》,並與天文台一同制訂工作暑熱警告,讓僱主和負責人可作參考,簡易地判斷僱員面對的中暑風險。不過《指引》並無法律強制力,因此不時會被忽視,如去年處方巡查後曾發出逾1千個警告,多涉及未有按《指引》減低環境的中暑風險,但各行各業的工作性質環境皆有不同,難以一刀切靠立法強制執行,須靠勞資兩方按風險和協商達成共識,作出更具彈性的安排。

  除了地盤外,現時網購盛行,不少外賣員更是以零工經濟的模式工作,既沒有固定的工作場所,亦有「跑數」壓力,須在烈日當空時四出外送,難靠《指引》保障其健康。當局或須督促相關企業定立指引,如在中午設立15分鐘的「抖暑」時間,讓工人可找個遮蔭休息區回氣。極端酷熱將成常態,政府和企業更須走前多步,讓戶外工作的僱員可有基本的防暑保障,安全地工作。

辛正兒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