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家輝 - 保住企業才能穩住經濟|家輝講場

儘管近月市面逐漸復常,不少商戶的收入始終難以彌補過去長時間的損失,最終無奈離場。近日我聽到又多一間知名零食連鎖店結業,作為業界代表,內心不免傷感惋惜。

一直以來,本港零售業務大概有三分二來自本地居民,三分一則屬於旅客消費,其中尤以內地旅客佔多。惟這兩年多以來,旅客幾近絕跡,我們只能靠本地消費支撐,這對一向做旅客生意的業界來說,影響非常大。

在這場曠日持久的世紀疫情下,即使主力做本地市場的商戶也感艱苦吃力,那些倚重旅客的商戶更是慘上加慘。因此不少業界朋友不得不調整策略求存,如大舖變細舖、分店完約不續租、減省人手等,務求縮小規模,避免過度擴張,以保留實力捱過疫情。

除了節流,我建議過往依賴旅客生意的朋友也需懂得「轉身」,調整經營策略。我知道一些鐘錶業朋友以往主力銷售高價鐘錶,但因長時間零旅客到訪,都紛紛改為銷售中價鐘錶去迎合本地市場,加上政府其時派發電子消費券,有助銷情,才得以渡過險境。

電子商務發展迅速,業界朋友亦可考慮加力發展網上銷售平台,以增加渠道銷售,即使產品銷情暫未如理想,也可收宣傳效果,從而開拓線上線下銷售模式。

但說到底,特區政府必須着力爭取與內地早日恢復通關,重新引入旅客消費,否則恐怕愈來愈多企業捱不下去。政府也應盡早公佈七月發放的第二輪電子消費券細節,先為業界打下強心針。

雖則政府經常將維護營商環境掛嘴邊,但近年不斷增添勞工福利,如最近取消強積金對沖等,反而對商界提出多時的輸入勞工等訴求置若罔聞,給人重勞工、輕商界的感覺。其實勞資唇齒相依,政府應該說到做到作出平衡,才有健康營商環境。
邵家輝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