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迷你倉要求代收貨 作毒品儲存倉 海關拘1男檢35公斤氯胺酮市值$1600萬
發佈時間:16:06 2025-11-01 HKT
販毒集團租用工廈迷你倉,收取毒品作過渡性毒品儲存倉,並濫用代客收件服務,遙距控制整個收取毒品過程,減低親自露面收取毒品風險,海關人員經深入調查後,昨(10月31日)採取行動,拘捕一名迷你倉用戶登記男子,並截獲共35公斤氯胺酮,市值1600萬元。



海關毒品調查科毒品調查第二組高級調查主任連翹鋒講述案情時表示,10月27日至31日所進行的緝毒行動,香港海關聯同內地緝私部門,進行聯合執法行動,根據情報分析及資料搜集,香港海關鎖定一間位於西環一座工業大廈的迷你倉,懷疑該迷你倉被販毒集團利用,收取毒品作過渡性毒品儲存倉,直至毒販認為是適合的時機,再將毒品帶走。海關亦相信部分販毒集團成員,更加濫用上述公司代客收件的服務,暫存毒品,企圖減低他們露面收取或處理毒品,從而被執法人員拘捕的風險。
經過情報交流以及資料分析,香港海關於10月27日採取執法行動,派員搜查位於西環的迷你倉,發現一件可疑貨物,人員隨即開驗有關貨物,在四個膠桶內發現共10公斤懷疑氯胺酮,其後10月28日根據情報分析,海關鎖定及檢查一個由德國寄出,相信是寄往同一收件人,報稱為儀器零件的貨物。經檢查後,發現9個透明膠袋內載有共25公斤懷疑氯胺酮,在這兩件貨物內,海關檢約共35公斤懷疑氯胺酮,估計市值約1600萬元。
經翻查紀錄以及深入調查,海關相信迷你倉用戶登記人先在迷你倉開納帳戶,以及申請貨物代收服務,同時間掌控兩件貨物的物流,安排速遞公司將兩件貨送到迷你倉,再要求代收,遙距控制整個收取毒品過程,直至10月31日,海關展開拘捕行動,在上環截停並拘捕該名迷你倉用戶登記人,被捕男子49歲,報稱物流鎖售員,案件仍在調查中,不排除稍後有更多人被捕。
販毒集團貪圖正當物流的便利,利用各類型運輸、物流、迷你倉服務,建立毒品物流鏈,今次執法行動成功從源頭堵截該批毒品,拘捕販毒集團核心成員,亦阻止毒品流入市面。
根據危險藥物條例,販運危險藥物屬嚴重罪行,一經定罪,最高可判罰500萬元及終身監禁。物流從業員或市民遇有懷疑,可致電海關24小時舉報熱線1828080或透過舉報罪案專用電郵或網上表格舉報懷疑販毒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