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歲港漂大學生扮公安涉至少5案被捕 揭曾為騙案苦主今成幫兇

更新時間:18:59 2025-10-02 HKT
發佈時間:18:59 2025-10-02 HKT

警方偵破一宗假冒官員電話騙案,拘捕一名20歲「港漂」男大學生,調查下竟發現他曾為騙案的受害人,其後受詐騙集團招攬成為「幫兇」。警方指被捕男子訛稱為雲浮市公安,送遞虛假內地公文的多達十多次,並在大嶼山 、屯門田景邨、馬鞍山公園、旺角櫻桃街公園等地方,與不同受害人會面,並展示虛假公安證件、內地檢察院公函及保密令。

警方早前經深入調查及情報分析,成功鎖定一名20歲來港讀書的內地男子,懷疑他與至少5宗發生於今年7月至9月期間的假冒官員電話騙案有關。警方昨日(10月1日)到男子位於九龍塘區的住所將他拘捕,搜獲一張假公安證件,並在其電腦內發現虛假內地檢察院公函、國家保密令等電子檔案。他已被暫控一項「管有虛假文書」罪,案件將於明日(3日)上午於東區裁判法院提堂。

西區警區重案組高級督察郭愉勤(左)及商業罪案調查科反詐騙協調中心高級督察蘇傳禮(右)講述案情。
西區警區重案組高級督察郭愉勤(左)及商業罪案調查科反詐騙協調中心高級督察蘇傳禮(右)講述案情。

西區警區重案組高級督察郭愉勤講述案情,指騙徒會假扮內地公安或執法部門,訛稱受害人涉嫌干犯罪行,正被有關機構調查,之後要求受害人透過電話定時報到或撰寫自白書,待雙方建立信任後,便用以不同方式,要求受害人繳交保證金以證清白。同時,騙徒會親身向受害者展示虛假公安證件及仿真內地檢察院公函,要求受害人簽署「保密令」,令受害人確信自己真被公安調查。其中一宗案件的損失為4萬元,其餘案件則沒有損失,警方在受害人轉賬前已主動聯絡他們,避免他們蒙受損失。

被捕的男子為內地人,報稱在港讀大學二年級,曾為騙案的受害人,其後受詐騙集團招攬進行詐騙任務。警方調查顯示,他自稱為雲浮市公安,曾進行送遞虛假內地公文的「任務」多達十多次,並在大嶼山 、屯門田景邨、馬鞍山公園、旺角櫻桃街公園等地方,與不同受害人會面,並展示虛假公安證件、內地檢察院公函及保密令。警方會繼續積極聯絡其他受害人,令他們及早得知真相,避免繼續受騙。

警方又指電話騙案是本港常見犯罪手法,今年首七個月已佔全部詐騙案件的16.7%,相關損失接近7.9億港元,佔所有詐騙案件損失總額18%,近期不少涉案金額較大的假冒官員電話騙案專門針對退休人士或高資產淨值人士,而針對內地學生的假冒官員騙案,亦在新學年開始後明顯增加。

七旬長者失$1800萬 騙徒要求簽保密協議每日定時報到

反詐騙協調中心高級督察蘇傳禮表示,一名76歲長者於今年8月接獲冒認中國東莞市教育局官員,指其在網上發佈詆毀香港教育的信息並干犯罪行,之後將電話轉駁至假冒公安局的警員。騙徒安排「假特工」將一份保密協議交予受害人簽署,要求配合調查,亦需要每日定時向騙徒報到,報告其行蹤。受害人不虞有詐按騙徒指示,將大約1,800萬元分別存入騙徒提供的銀行帳戶,聲稱作資金監管。騙徒指示受害人再轉賬更多資金,受害人與子女商討後,始察覺受騙。

警方強調內地公安並不會以網上任何形式進行調查及要求定期報到,所謂的拘捕令或保密令亦一定是假冒,執法人員亦不會要求轉賬,呼籲市民切勿輕信陌生來電或向陌生人透露個人資料、銀行帳戶號碼及密碼,如遇有人自稱執法人員或政府機構職員,應提高警覺,如有懷疑可致電「防騙易18222」熱線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