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溝通|引導子女正確追星 聆聽最重要【597期】
發佈時間:00:00 2021-11-04 HKT

關於追星這回事,有人認為是人生樂趣,也有家長視之為洪水猛獸,香港青年協會家長全動網單位主任凌婉君為家長提供建議,有助引導子女建立正確追星態度。
1. 小朋友崇拜偶像正常嗎?原因是甚麼?
答: 崇拜偶像是青春期的普遍現象,成年後熱情會慢慢退減。追星的原因之一是小朋友正處於尋找價值觀、自我身分認同的階段,他們往往需要朋輩認同,而追星是集體行為,他們期望從群體中得到朋輩支持和歸屬感;其次是為了尋找正面榜樣,例如某些明星的形象與行為值得他們欣賞、敬佩;另外是補償心態,即「明星有我沒有」,如MIRROR的姜濤英俊有型,小朋友在現實中沒有機會認識擁有這些特質的人,便會透過追星補償現實生活中得不到的東西。
2. 家長如何引導子女建立正確追星態度?
答: 家長可主動了解孩子喜歡偶像的原因,如果他們覺得所喜歡的明星很努力表演、堅持不懈,家長可肯定這些正面價值,並鼓勵小朋友學習;然後進一步認同孩子的感受,令他們覺得可與你溝通;甚至陪他們一起等待偶像出現,了解整個追星文化。家長多掌握明星的情況,與子女溝通時容易打開話匣子,日後孩子在追星路上遇到任何問題,會比較願意分享,家長便可在其中教導,循循善誘。
3. 家長與子女在追星上有意見衝突應如何處理?
答: 建議家長保持冷靜,即使子女某些追星行為令人難以接受,也宜先平復心情,然後聆聽子女行動的原因,無論認同與否,相關事宜對孩子來說可能極為重要,例如曾有小朋友因害怕不參與追星會令身邊朋友疏遠他。了解原因和其感受後,家長再向孩子分析整件事對與不對的地方,如通宵追星涉及的安全問題。最後,大家可一起商討其他可行的方案,令他們既可追星,又能避免危險,例如選擇相對安全的時段。值得注意的是家長面對這些狀況時,切忌「一刀切」阻止,不能解決問題之餘,更影響親子關係。
4. 子女過分沉迷追星應怎樣處理?
答: 無論追星或上網也一樣,沉迷於某種狀況而不能自拔,與小朋友的自制能力有關,且牽涉以往的生活態度及成長過程。若從小的管教模式較為縱容,孩子的自制力便較弱,家長需要由日常生活做起,平日多為子女設定規則,不能予取予求,宜培養整體自制力。
5. 有沒有接觸過家長和子女一起追星的正面例子?
答: 有的,例如近期很多人喜歡MIRROR,而且不止年輕人,不少家長很支持他們,是比較特別的現象。由於成年人自制力較高,如果雙方都喜歡,大家可以互相交流,在課餘時間作為調劑活動。聽過有家長表示,與小朋友齊齊追星令彼此感情加深,除增進話題外,還發現大家的審美觀一致,產生共鳴感;演唱會時大家一起努力「撲飛」,共同完成任務,亦能促進親子關係。
6. 如家長也是追星族,有哪方面需要留意?
答: 家長自身要有節制,注意購買周邊商品的金額,因為「身教」十分重要,若小朋友見到家長花費「整副身家」購買明星商品,難免樹立壞榜樣。此外,在追星過程中切記保持行為恰當,有時粉絲會忘我地做出比較瘋狂的舉動,如不禮貌的表現、跑出馬路追星等,或令小朋友模仿,家長應以身作則。
文:黃正怡 圖:陳浩元、受訪者提供、星島圖片庫
延伸閱讀:
教養溝通|音樂助自閉童成長 一家三口玩樂團增交流【595期】
教養溝通|親子義工跳出舒適圈 領略助人為快樂之本【59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