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橋研究】英國劍橋大學研究:少年自殘信號有迹可循 早於兒童期已可發現

其他
更新時間:19:26 2021-06-21 HKT
發佈時間:19:00 2021-06-21 HKT

英國劍橋大學的研究團隊為了解少年的自殘行為,於是找來兩組研究對象。一組屬較難控制自己的情緒;另一組較同齡更願意冒險。


研究發現有六分之一人報告說,到14歲時會出現自殘行為,而自殘又跟自殺風險有關。


大學的研究團隊利用AI人工智能,分析了11,000名少年提供的數據,以了解哪些對象更有可能出現自殘行為,以及哪些因素會增加他們自殘的風險。


有關研究結果已於2021年5月7日在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y(美國兒童與青少年精神醫學會期刊)刊出。


研究結果發現,第一組被研究對象有長期精神疾病史,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曾被欺凌、父母有心理健康問題,這些因素都會增加他們自殘的風險至30%至50%。


至於第二組被研究對象,研究人員指出,他們沒有表現出與自殘者相關的常見特徵,但他們有較高的風險,是與冒險行為和缺乏朋輩支持有關。


而兩組被研究對象都因睡眠不佳和自卑,從而增加自殘的風險。


研究人員表示,結果表明有機會進行干預,能降低少年自我傷害的機會,建議提高兒童的自尊心、學校推出反欺凌措施,以及改善兒童的睡眠質量。


這項研究也是一個更大項目的一部分。該項目旨在了解精神健康障礙的起源,並找出預防的方法。


研究人員指出,研究可探索逆境如何影響不同兒童群體的大腦和兒童的發育;並且幫助了解逆境的後果,例如兒童在青少年時期可能面臨的其他心理健康問題。


而當地兒童及青少年精神服務慈善機構發言人指出,雖然現時人們對心理健康認識較以往多,但許多自殘的青少年在遇到危機前仍很難找到相關協助,而新的研究讓大眾了解到為青少年提供更多早期支持的重要。


來源:B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