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4期 家長熱話】父子香港畢業流浪 十天跳島環遊全境

其他
更新時間:06:16 2021-05-27 HKT
發佈時間:00:00 2021-05-27 HKT

今次已是第二次訪問非常爸爸紀曉瑋(Jason)。


上一次是他的長子立人快要幼稚園畢業,Jason帶着六歲的兒子,花了十四天時間,踩單車環遊台灣。


今年輪到Jason的次子知行快要幼稚園畢業了。


原本Jason打算同樣帶次子去踩單車環台,但疫情關係計畫泡湯。


然而兒子還是要畢業的,於是他決定留港完成計畫。更在朋友的提醒下,環繞香港東南西北四個角落玩了一圈。


看到這裏,讀者可能心裏會想,在香港作畢業旅行有甚麼好玩的?


但往往意料之外的計畫,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


(分)十天行程七個點


Jason跟次子知行的環遊香港畢業旅行,名為「天涯海角畢業流浪之旅」。話明「天涯海角」,行程便由香港最東面的蒲台島出發,順時針方向往鳳凰山、大澳、大帽山、元朗、上水、馬料水,再以東平洲作結,全程兩父子連續花了十天時間完成。


看這樣的行程,相對於上次跟大兒子的踩單車環台路綫,真是小巫見大巫,Jason亦坦言:「我第一天在計畫行程時都在想,我跟大兒子在台灣經歷了那麼多,自己對香港又那麼熟,應該沒甚麼特別的,但原來不是這樣。」皆因父子倆這趟行程的其中一個重點,就是跟當地人互動。


意想不到的人情味
「這是跟上次環台旅行最明顯的分別。那次都有遇到不同的人,但大部分都在路上,只有早晚跟當地人互動,且時間不多。這次因沒有花太多時間在車程上,反而多了很多跟不同人互動的機會。」


Jason以父子倆最愛的蒲台島為例。「一般人去蒲台島,都是行山、去景點打卡,然後吃碗紫菜麵便走。但我們在蒲台島兩天一夜,是唯一在那裏露營的,那時候就想除了做一般人做的事情外,還可以做甚麼?」


於是父子倆在島上的村落閒逛,結果遇上了餐廳老闆梁生,吃到最新鮮的白灼蝦和炒鮮魷;又跟當地村民樹哥出海釣墨魚;以及幫士多老闆娘嫻姐賣飲料。


「你會發現香港人的人情味很濃。我們跟樹哥去釣墨魚,說要付他錢,他死也不肯收,還邀請我們到他處跟村民一起吃飯,而那頓飯的餸菜,是村民有雞的就把雞拿出來;有魚的就把魚拿出來;有菜的就把菜拿出來,好像一個共享社會,大家圍在一起吃飯。那次吃得很開心,是我多年來吃最多魚的一次。」


「說真的,我聽過蒲台島、東平洲的名字,但在港生活了數十年,從沒去過。年青時只想去黃山、九寨溝;有了小朋友後,只去近市區的山路,很少去離島。但這個疫情讓我貼近香港多些,發現香港有另一種的美,不是風景或硬件,而是當中的人情味,讓人回味。」


「而且,不要太功利,大家開放些,真情互動,雙方都能感受得到,可以很不一樣。」


開放自己活在當下
「又好像我們最後一站去東平洲。想平日去一定沒有人,於是買了兩天的糧食,坐快艇打算上島。在快艇時,都已在島外繞了一圈,證實真的沒有人。上島後紥了營,便帶兒子到島的另一邊逛逛,誰料給我們遇上了殷伯伯。」


殷伯伯是那裏的餐廳老闆,兩年前餐廳被颱風山竹破壞了,他就一直留在島上重建。「我們問他有沒有海膽炒飯吃,跟着他就炒了一大碟出來。翌日再去,都以為應該沒有東西吃,但他就可以變出一大碟炒米粉和炒鮮魷。」


遇到這樣意料以外的事,Jason直言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若不是疫情我們很大機會會去了台灣,而去了台灣後很多事情就像計畫好了一樣,會跟着大兒子當年的路綫走,可能會變得很公式化。但這次很多的地方我們都沒去過,卻有很多意外的收穫,這跟我們日常的生活很不一樣。」


「我們平常的生活,很早已計畫好了一切。尤其是傳統的香港家長,很喜歡計畫好所有的日程;去旅行就要計畫好全部行程,然後跟着做,還一定要跟着做。但經過這趟旅程,發現只要活在當下。當下發生甚麼經歷,就開放自己去迎接,會發現突如其來的事也可以很美好。」


背囊有十公斤重
在這次行程中,另一讓Jason意想不到的,是兒子知行。「上次的台灣單車旅程,大兒子很多時都可以把行李放到單車上。但這次大部分時間都要走路,即使由元朗去上水一段路有踩單車,但知行全程都要自己揹背囊。他的背囊不輕,內有他所有的物品,還有睡袋、地蓆、gas爐等等,差不多有十公斤重,是他體重的一半。他都有叫累,但從沒說放棄,有次因為背囊太重,跌倒在行人路邊,但都沒要求我幫他揹,覺得自己的東西要自己負責。」


「而在蒲台島時,他曾幫士多老闆娘賣飲料。那次最令我意外的,是他居然問我有何方法可以賣多些出去。我教他站在士多門口向人兜售,他又真的做了。亦有試過在大澳宿營時,幫寄宿的天主教堂抹地。這些都讓我發覺,有時不用給孩子太多的指引,反而給他們多些成長空間,他們的投入度自然會高。」


愛中有爸爸陪伴
談到這趟旅程最驚險的,是父子倆在大帽山露營時,由於有食物的氣味,吸引了野豬到來,更把他們的營幕咬爛,結果父子倆要摸黑在濃霧中走回大路。問到為何那麼辛苦也要帶着兒子去畢業流浪,且是第二次?「因為這是一份畢業禮物,是我給他們的一份承諾,而更重要的是陪伴。」


「陪伴」二字,在兩次訪問中,Jason都經常掛在口邊。「因為我覺得我身為他們的爹哋,就要參與他們的成長。而所謂的參與,並非說教而已,而是一個過程,陪伴他們一同經歷。我經常說豐盛的人生來自豐富的經歷,但這經歷並非去主題樂園或吃自助餐,不是那種感覺,是當中要有深刻的回憶。像知行揹着很重的行李行上大帽山,期間遇上了野豬,是這種他長大後遇上逆境時都會記起的回憶,而在這些回憶中是有爹哋陪伴着他、支持着他,我會形容是一種Tough Love(堅韌的愛)。」


但為何這種愛如此重要?「因為是一家人應有的連繫。正如為何要有這份畢業禮物,是因為兒子他們要升上小學,作為父親的我,無法控制現有的教育制度;無法控制他進哪一所小學,但我可以事先預備好他們的身心靈,讓他們看到這十多天自己都能應付得到,日後遇上那小小的挑戰也可應付,而更重要是有爸爸的陪伴和支持。」


親子要同步成長
Jason坦言,在太太懷有大兒子、他準備做爸爸時,就開始上堂學習親子教育,期間有不少的反思:「與其標籤小朋友trouble two、trouble three,想方設法治他們,不如家長跟孩子同步一起成長。現時所謂的教養,是很切割的,父母只想孩子不斷成長,自己卻固步自封,但有否想過家長的成長同樣重要?若然自己都無所得着,如何帶給孩子不同?而畢業旅行就是我和孩子共同成長的經歷,不只是送給他們的一份禮物,亦是送給我自己的一份禮物。」


文:馮淑玲 圖:禇樂琪、受訪者提供


 


延伸閱讀:
【升級爸媽】非常爸爸帶幼子單車環台 信有質素經歷成就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