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加隧道費 BOT模式要檢討
更新時間:13:14 2016-06-10 HKT
發佈時間:04:22 2008-09-13 HKT
發佈時間:04:22 2008-09-13 HKT
政府批准調高大老山隧道費,加幅明顯超過通脹。縱使市民不開心,這是政府不願再冒白花公帑輸掉官司之險,而無奈向現實低頭的做法,凸顯了大型工程讓私人承包建造及管理後移交政府的模式(簡稱BOT)的缺點。
「建造、營運、移交」模式,是由承辦商負責興建,以及建成後的管理,營運一段年期後(例如大隧專營權是三十年),把整個項目交給政府。當中的默契,是承辦財團到時已經可以回本兼得到合理回報,政府則可以省回大筆基建費用,營運方面也貫徹「小政府」理念。紅磡海底隧道是最成功的例子,政府、隧道公司和消費者皆蒙其利。政府興建新的大型工程項目,也多採用這模式,或者用類似的模式來吸引私人財團參與。
在經濟出現意想不到的波折,項目使用量低於預期,這種模式的種種問題就浮現出來。最明顯是回歸後本港出現多年未見的通縮,隧道車流量少,堅拒減價,到經濟稍露曙光,又急不及待申請大幅加價,以求賺取心目中的合理回報。
投資回報 凌駕公眾利益
從大隧公司角度來看,今次加費後,內部回報率也只得約百分之六,遠低於當初投標時預期的百分之十三。政府方面,雖然已經壓低了隧道公司提出的加幅,但以私家車收費為例,平均每年加幅也超過百分之七,遠超通脹。消費者感到被「宰割」,政府失分,隧道公司又覺得自己「未賺夠」,形成三方皆不開心之局。
數年前,政府基於消費者利益,曾經拒絕東區海底隧道營運公司提出的加幅,不惜出動公帑接受法律仲裁。仲裁結果卻對財團極為有利,認為以投資年期之長及所冒風險,東隧合理回報率應介乎百分之十五至十七,政府為此「賠了夫人又折兵」。今次政府如果堅拒大隧加費,難保隧道公司又會訴諸法律行動,政府不值得去耗用大量公帑打一場贏面不高的仗。
BOT模式的缺點,是財團把自己的利益凌駕於公眾利益之上,政府受合約所限難以充分發揮管制協調的功能。西區海底隧道和東隧不斷加費,令紅隧持續塞車,是最明顯的例子。今次大隧加費,也「趕客」去獅子山隧道,全靠有政府獨資興建貫通沙田至青衣的八號幹綫,為獅隧疏導流量。
棄用財團 加快工程上馬
經濟低迷的經歷,還衍生另一個現象,就是財團承投類似的政府大工程時,在計算回報方面遠比以前保守,大大提高風險溢價,務求在經濟低迷時也能夠確保利潤,要是經濟順遂,就足以成為令市民瞠目的暴利。現今的政治格局,政黨和市民對「官商勾結」特別敏感,政府不欲被視為「明益財團」,結果就更加難與財團談得攏。
回歸後,一些嘗試交由私人財團承建營運的大型項目,無論是用BOT形式或其變奏,都不見得成功,西九龍文娛藝術區和郵輪碼頭招標都流產,以至一些急切需要的大型工程一拖再拖,削弱本港面對鄰近地區的競爭力。港珠澳大橋為免夜長夢多,放棄了BOT模式。政府日後興建大型工程時,還要否受BOT拖延,值得三思。
「建造、營運、移交」模式,是由承辦商負責興建,以及建成後的管理,營運一段年期後(例如大隧專營權是三十年),把整個項目交給政府。當中的默契,是承辦財團到時已經可以回本兼得到合理回報,政府則可以省回大筆基建費用,營運方面也貫徹「小政府」理念。紅磡海底隧道是最成功的例子,政府、隧道公司和消費者皆蒙其利。政府興建新的大型工程項目,也多採用這模式,或者用類似的模式來吸引私人財團參與。
在經濟出現意想不到的波折,項目使用量低於預期,這種模式的種種問題就浮現出來。最明顯是回歸後本港出現多年未見的通縮,隧道車流量少,堅拒減價,到經濟稍露曙光,又急不及待申請大幅加價,以求賺取心目中的合理回報。
投資回報 凌駕公眾利益
從大隧公司角度來看,今次加費後,內部回報率也只得約百分之六,遠低於當初投標時預期的百分之十三。政府方面,雖然已經壓低了隧道公司提出的加幅,但以私家車收費為例,平均每年加幅也超過百分之七,遠超通脹。消費者感到被「宰割」,政府失分,隧道公司又覺得自己「未賺夠」,形成三方皆不開心之局。
數年前,政府基於消費者利益,曾經拒絕東區海底隧道營運公司提出的加幅,不惜出動公帑接受法律仲裁。仲裁結果卻對財團極為有利,認為以投資年期之長及所冒風險,東隧合理回報率應介乎百分之十五至十七,政府為此「賠了夫人又折兵」。今次政府如果堅拒大隧加費,難保隧道公司又會訴諸法律行動,政府不值得去耗用大量公帑打一場贏面不高的仗。
BOT模式的缺點,是財團把自己的利益凌駕於公眾利益之上,政府受合約所限難以充分發揮管制協調的功能。西區海底隧道和東隧不斷加費,令紅隧持續塞車,是最明顯的例子。今次大隧加費,也「趕客」去獅子山隧道,全靠有政府獨資興建貫通沙田至青衣的八號幹綫,為獅隧疏導流量。
棄用財團 加快工程上馬
經濟低迷的經歷,還衍生另一個現象,就是財團承投類似的政府大工程時,在計算回報方面遠比以前保守,大大提高風險溢價,務求在經濟低迷時也能夠確保利潤,要是經濟順遂,就足以成為令市民瞠目的暴利。現今的政治格局,政黨和市民對「官商勾結」特別敏感,政府不欲被視為「明益財團」,結果就更加難與財團談得攏。
回歸後,一些嘗試交由私人財團承建營運的大型項目,無論是用BOT形式或其變奏,都不見得成功,西九龍文娛藝術區和郵輪碼頭招標都流產,以至一些急切需要的大型工程一拖再拖,削弱本港面對鄰近地區的競爭力。港珠澳大橋為免夜長夢多,放棄了BOT模式。政府日後興建大型工程時,還要否受BOT拖延,值得三思。
最Hit
張智霖媽媽曹珍妮年輕索爆影片曝光 低胸吊帶女人味爆棚 工展小姐冠軍出身演藝世家
2025-05-08 20:30 HKT
結業潮2025|唔止海皇粥店全線結業 半年13間連鎖食肆關門 過江龍/茶餐廳/太興旗下台菜都捱唔住
2025-05-08 12:12 HKT
星島申訴王 | 直擊深圳猛男吧成港女「天堂」 貼身玩遊戲嘴貼嘴餵食珍寶珠
2025-05-09 10:11 HK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