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新 - 高鐵「軟件」仍需努力(四) | 北漂見聞

專欄
更新時間:02:00 2025-08-11 HKT
發佈時間:02:00 2025-08-11 HKT

  高鐵運行17年,在管理維護等「軟件」方面仍須努力,但公道地說,總體上值得稱讚且不斷進步的地方亦有不少。當中首推全電子化票務系統,將大數據、雲端計算、5G網絡、電子支付等創新科技全面應用,與筆者到過的歐、美、日、東南亞等地相比,堪稱全球領先。

  如今,無論是內地居民、港澳台同胞或外國人,用身份證、回鄉證/台胞證、護照各類身份證明文件配合電子支付,均能享受從查詢購票、入閘坐車、再到抵達出站全過程線上化。乘客只消下載一個名為「12306」的官方手機應用程式,列車未停止入閘檢票,可隨時線上購票入閘、改簽或退票;檢票口、上車後工作人員手中的移動裝置則能實時更新座位情況,以查票或提醒未對號入座者,或在需要時進行補票等操作。

  更值得一提的是,從前無論是否線上購票,乘客到高鐵站均需在機器或人工櫃台換取紙質車票,憑該車票方能入閘。由2020年開始,高鐵實行「無紙化」運行,乘客毋須再換紙質車票,持本人身份證明文件即可入出閘,進一步節省時間。

  港澳台同胞及外國人或許更能感受票務系統的不斷進步。筆者作為持回鄉證的港人,與持台胞證、護照等非內地身份證的群體雖同樣能線上購票,但該幾類人卻一直無法在機器上取得紙質車票,只能前往人工櫃台與線下購票的乘客一同排隊。因此,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筆者坐高鐵不得不比一般內地居民預留更多時間,出行的不確定性大大增加──筆者試過因未趕得及換票而趕不上車。但自從2020年票務無紙化後,系統升級,上述非內地身份證持有人亦可不換紙質票入閘,終於實現了一視同仁的「國民待遇」,至此筆者再也不用擔心因換票不及而耽誤搭車。

北京拼搏港青
朱小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