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峰 - AI創新要「數據先行」 | 亞非正傳 之 以法興業
發佈時間:02:00 2025-08-01 HKT

全球頂尖人工智能「政產學研投」代表上周雲集第7屆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共同見證中國倡議在上海設立「世界人工智能合作組織」總部,推動人機和諧共生。各國可承接「一帶一路」首10年聚焦「基建先行」的3800億美元投資成果,在新10年加快推進「數字先行」,強化「五通」、完善數碼基建,推動人工智能與經濟社會深度融合,釋放新質生產力。
人工智能的高質發展,離不開大量高質數據作為訓練材料。從語言處理、視覺識別到決策建議,數據是AI學習與演化的核心動力。因此,多源數據整合與流通已成為推動AI成功的關鍵。中國正籌備設立「國家數據集團」,統籌能源、交通、醫療、金融等領域的核心數據,提升數據治理效能,為AI提供真實、多元且高質的訓練資料,促進人工智能向更可信、普及方向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具「一國、兩制、三法域」制度優勢,有潛力為世界提供在非單一制度下協同機制、推進數據跨境流動的範本,促進合規且具倫理的AI應用與場景拓展。香港正積極與廣東深化平台對接,例如「智方便」、「統一身份認證平台」、「穗好辦」和「i深圳」,並推出《粵港澳大灣區個人信息跨境流動標準合同》,現已擴展至適用於大灣區各行各業,逐步建立安全、合規、可持續的跨境數據流通制度。
數據自由流動須以法治為基礎。三地應在「一國兩制」原則下,在數據定義、分類與分級標準等加強協同機制,可參考國家標準及《數字經濟夥伴協定》(DEPA)等國際規範,以及黃河流域法制創新經驗,啟動「負面清單」試點,率先開放非敏感數據流通,逐步擴展範圍。同時,可考慮設立統一監管機制,如粵港澳數據執法與協調部門,提升監管效率與透明度。
隨着數據跨境流動頻繁,相關法律爭議勢必增加。香港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定位的國際法律與爭議解決中心,擁有逾萬名專業律師及580多位具大灣區執業資格的律師,具備堅實法律基礎。由49個成員國支持的亞非法協(AALCO)香港區域仲裁中心,結合人工智能、數碼技術、時間戳記與加密手段,為數據跨境流通與AI應用提供高效、安全的司法保障,助力「數據先行」與「人工智能+」策略落地,推動人機共融及各行業智能轉型。
陳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