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力文 - 上市公司成為鏈上資產新載體 | Exchange²

專欄
更新時間:02:00 2025-06-30 HKT
發佈時間:02:00 2025-06-30 HKT

近年越來越多上市公司將加密貨幣納入上市資產負債表,成為資產配置一環。從最早配置比特幣的Strategy(MSTR),到如今幾乎變成3倍槓桿性的比特幣ETF,股價表現彷彿穿雲箭。香港方面,早期投入加密資產的美圖公司(1357)亦迎來爆發,今年初股價不足3元,截至上周五已升至8.57元,今年以來升幅超過2倍。這些例子反映傳統金融資本市場對於加密貨幣成為資產的納入,相信大家都已成共識。然而故事卻未完,今天在資本市場的操作,已有「反過來」的趨勢。

  在資本市場中,一股「反過來」的趨勢正悄然醞釀。從把比特幣放進上市公司,到現在將股票「代幣化」再放回鏈上。美國初創公司Dinari已成為首個獲批提供區塊鏈股票交易的合規平台,透過代幣化技術將傳統股票轉化為可在鏈上交易的資產。Coinbase(COIN)和Kraken也已着手向政府申請開展類似業務,代表主流交易所正加快布局。此舉不僅有望降低股票交易成本、加快結算速度,更可實現24/7全天候交易,同一時間可以打破地區的限制,將更多資本市場流通到全世界。

打通代幣與股票世界

  既然代幣與股票的世界逐漸打通,上市公司作為橋樑載體的角色將變得有價值。筆者過去曾在上市公司的併購部門工作,深感香港在這方面具備得天獨厚的土壤、專業人才集中、市場參與者靈活度高。若能靈活運用上市公司平台,結合股票與加密資產,無論是資產注入、換股交易,還是市值管理,都有極大潛力。正如「殼價」在傳統市場的價值,如今加密資產世界亦可複製其邏輯。最近,加密界90後「首富」孫宇晨的父親,便以1億枚TRX入股SRM,股價暴漲5倍,正好體現這種雙邊市場互動所釋放的槓桿效應。

  然後筆者想起孫子兵法的一句︰「虛則實之,實則虛之」。

鄧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