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正兒 - 虛擬貨幣波動大 監管到位防危機 | 社論
更新時間:02:00 2025-06-30 HKT
發佈時間:02:00 2025-06-30 HKT
發佈時間:02:00 2025-06-30 HKT

自2009年比特幣上線以來,虛擬貨幣由小眾玩意,成為大眾投資炒賣的工具,五花八門的衍生產品不斷出現,用途不限於投資消費。儘管「去中心化金融」存有不少爭議,但數字資產是大勢所趨,差別在於政府監管細則的嚴謹程度。若然過分管控會扼殺其生機,過於放任則會為金融系統埋下不穩因素,故各國政府都在尋找中間落墨的安全之道。
特朗普政府近日就下令,要求美國兩大房貸機構「房利美」和「房地美」研究和考慮將加密貨幣納入抵押品。先撇除特朗普與其家族的利益衝突,加密貨幣本身去中心化特性,其價格完全依靠市場供求指揮,不似商品般有內在價值,價格高度波動,單是首半年比特幣的幣值已見數月內大跌3分1,而且劇烈波動的幅度又吸引投機者炒賣,造成泡沫循環,難言是可靠的抵押品。
記得2008年次貸危機前,金融機構將貸款組合切割打包成投資產品,不負責任地推銷予普羅大眾,當房價下跌,大量次貸違約,便引爆雷曼兄弟破產的金融海嘯藥引。雖然虛擬貨幣並非次貸,但兩者若發生重大崩盤時,都會更易觸發金融危機,當下絕非理想的抵押品。因此,虛擬貨幣普及化的步伐實不宜像美國求快又輕率,就如港府最近發表《香港數字資產發展政策宣言2.0》的取態,即使數字資產是大勢所向,未來也要先有全面法例檢討,才能管理風險,保障投資者。
辛正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