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晋 - 香港搶佔6G先機 重塑全球通訊版圖 | CEO有料到
發佈時間:09:30 2025-05-26 HKT

本月初,首次於亞太區舉行的「6G全球高峰會」在香港圓滿落幕,這場匯聚了80多個國家、700餘名行業領袖的盛會,彰顯出香港在通訊技術領域的國際影響力,當全球仍在消化5G技術帶來的變革時,香港已悄然踏上6G時代的起跑線。從區域樞紐躍升為全球技術協作的核心節點,香港獨特的「超級聯繫人」地位開始顯現:依託國家戰略優勢的同時,開放胸懷鏈接全球資源,在技術迭代的浪潮中搶佔話語權。
5G時代的香港已交出亮眼成績單:截至2024年,全港5G使用者突破800萬,覆蓋率達總人口的105%,5G可用性位居亞太第一。對於未來的6G,特區政府亦未雨綢繆,香港是全球首個拍賣6千和7千兆赫頻段無線電頻譜的城市。通過提前釋放資源,香港可提供5年的測試視窗,使其在技術驗證與場景探索上佔得先機,若可將其中的成功經驗轉化為國際共識,將會推動全球6G技術標準與政策的制訂。如此利用高度國際化的市場環境,推動技術標準制訂與跨國協作的範式,必將強化香港在通訊技術層面的領先優勢:目前,已有香港電訊商利用5.5G技術成功支持大型無人機燈光秀與世界級運動賽事等測試,驗證了該技術在各項應用上的表現。
本次6G全球高峰會的成功舉辦,進一步鞏固了香港作為技術協作樞紐的戰略地位。來自全球的業界專家亦認同香港作為中國內地與世界各地之間橋樑的獨特角色。香港既是亞太區的電訊樞紐,亦是通往中國內地的門戶,既為區域技術成果提供全球化出口路徑,又是國際標準落地的重要試驗平台。這種「超級聯繫人」功能在政策創新層面尤為突出:通過簡化低軌衛星牌照審批機制,香港已吸引多家國際企業在此部署近地軌道通訊系統;其司法體系的獨立性與數據流通的開放性,則為跨境技術驗證提供了獨特環境,使複雜場景的協同測試成為可能。
當然,香港的6G之路並非皆為坦途。首當其衝的是技術落地的成本壓力。6G基站密度或為5G的10倍,基礎設施投資巨大,而香港高昂的地價與能源成本可能拖累基礎設施部署。其次,國際競爭日趨激烈:歐盟整合歐洲多國力量共同推動6G研究; 韓國計劃在2028年啟動6G預商用,香港的「先行者優勢」視窗期可能不足5年。對此,香港可考慮進一步深化與內地的產業鏈協作,尤其是藉助大灣區在芯片、傳感器等領域的製造能力,降低技術成本;同時積極推動「應用導向」的創新,例如設立6G專項基金,鼓勵科技企業基於6G通訊開發垂直場景解決方案,而非單一聚焦底層技術。
技術革命的終極目標是推動社會與經濟的質變。對香港而言,6G的潛力不僅在於通訊效率的提升,更在於其對支柱產業的顛覆性賦能。在金融領域,6G網絡0.1毫秒的超低時延將可大幅提升高頻交易系統的回應速度。物流業亦有可能迎來深刻變革——香港國際機場目前正在試行的全自動無人駕駛貨運拖車,不僅精簡了貨運流程,也提升了營運安全、效率及可持續性。未來依託6G網絡技術,香港國際機場在智慧物流和可持續航空發展上的領導地位更將得以鞏固。此外,公共醫療系統亦可基於6G的高速率、大頻寬和低延遲特性,建立「全域醫療物聯網」,使得遠端醫療、實時監控和數據傳輸成為可能,為醫療服務的提升提供技術支援。智慧城市管理、氣象災害預防等,都可通過6G網絡深度融合通訊、定位與環境監測的特性,打開場景應用新的想像空間。例如政府相關部門可部署「路—車—雲」毫秒級協同平台,實時融合車載傳感器、路面監控及手機數據,重點管理紅磡隧道、中上環等擁堵黑點,AI動態調整車道分配與訊號燈,提升通行效率。在易澇區域部署水文監測浮標,實時採集降雨強度、地下管網流量等數據,提早預測積水風險,調整交通燈引導車輛繞行。基於6G網絡整合氣象雷達、地下管網流量傳感器與道路攝像頭數據,在暴雨期間通過毫秒級響應排水系統負載,自動調節泵站功率與閘口開合角度等。
從5G的領跑到6G的搶先,這一布局充分體現了香港在全球創新生態系統中的關鍵作用。最新市場研究顯示,2024年全球6G技術市場規模達16.6億美元,預計2030年將增至149.4億美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高達43.98%——這一爆發式增長曲線背後,既是技術革命的引力,更是城市競爭力的角力場。香港的獨特價值,在於以「試驗場」驗證技術可行性,以「創新者」突破制度瓶頸,以「橋樑」鏈接聚合全球資源。若持續深化這一模式,香港或將從6G時代的「先行者」蛻變為「規則定義者」,為全球通訊行業的深遠變革注入動力。如同數碼時代的羅盤,香港或正指引全球通訊駛向無界互聯的新紀元。
蔡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