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撐世衞展現大國擔當 全球衞生中國責任重大

社論
更新時間:03:00 2025-05-23 HKT
發佈時間:03:00 2025-05-23 HKT

  中美博奕在貿易、尖端科技、應對全球暖化等領域都能體現出來,最新例子是公共衞生。世界衞生大會近日在瑞士舉行,一如所料,美國又再利用這種國際場合宣洩自身忿懣,除了斥責中國對世衞施加所謂「不當影響」,還批評世衞向中國的所謂「政治壓力」屈服。人們不難從這些高度情緒化的指責中,看到特朗普治下的美國已經失去一個負責任大國應有的模樣,連公共衞生這種超越國界的全球議題,也要將其政治化。
美國兩度宣布退出世衞
  特朗普執政風格的其中一個特點,就是高舉單邊主義旗幟,對世衞這種有多個國家參與、不可能唯美國馬首是瞻的國際組織,抱以強烈的質疑。早於2020年7月初,特朗普便宣布退出世衞,只因相關程序設有一年通知期,結果美國尚未正式退出,便為拜登所叫停。今年1月20日,再度入主白宮的「狂人」重施故技,這一次,他的理據是美國向世衞支付了比例過高的會費、世衞處理新冠疫情不當,等等。
  特朗普的理據是否站在得住腳,是值得分析的。關於會費的問題,美國承擔了世衞大約18%全球預算,中國則為15%,考慮到兩國分別是全球第一、二大經濟體,這樣的份額與兩國經濟實力大致相稱,很難說不合理,但特朗普硬要認為這是不公平。至於世衞處理新冠疫情不當的指控,本身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美國當然可以說它處理失當,但換個角度看,全新的病毒突然來襲,事前經驗不足,很難要求世衞面面俱到。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即特朗普應對疫情的手法並不見得很高明,因為他未能阻止數以百萬計美國人喪命,所以未必有底氣批評世衞。
  特朗普退出世衞,目的在於通過製造預算短缺,逼迫對方就範,這是所謂「極限施壓」的套路,但這種操作難免會帶來不少本來可以避免的風險。眾所周知,世衞的使命是維護全球公共衞生,過往美國積極參與世衞運作,派出過不少專家,投放過不少金錢,所作出的貢獻無庸置疑,人類能夠消滅天花、有效控制小兒麻痹症,當中就有包括美國在內的全球各國的努力。試想,美國這麼大的一個國家,一旦背棄對全球公共衞生的承諾,怎可能不會阻礙世衞履行它的使命?
加強協作應對下次疫情
  早幾天,在美國表明不奉陪的情況下,世衞通過「大流行公約」(Pandemic Agreement),這一公約旨在通過改善全球合作,避免將來再次發生大流行時,會重蹈新冠疫情期間國際協調失序的情況。原則上,這一公約有利於全人類福祉,值得各國支持,可惜美國嗤之以鼻。
  全球公共衞生是一個嚴肅的課題,不應滲入大國博奕的元素。美國應當終止退出世衞的程序,與各國一道造福人類,特別是貧窮國家的廣大群眾。但以特朗普那種偏執,我們很難相信他會懸崖勒馬。當美國不願承擔大國責任,那麼,擔子只能由其他國家來挑。中國已承諾未來5年向世衞額外增加5億美元捐助(儘管可能被美國描繪為收買世衞),這對收窄世衞的資金缺口有所幫助。
  最近兩、三年,全球好不容易才從新冠疫情中恢復過來。但許多專家警告過,下一次大流行避無可避,那只是時間的問題。為了減少下次大流行所造成的人命和經濟損失,理順國際協調必不可少。在這方面,中國和其他願意踐行多邊主義的國家,都可以在全球公共衞生治理上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